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492KB,2页)。
[摘要]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AECG)检测冠心病(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以探讨其患者的发生率、发病规律、病情和预后关系,并由此评价AE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用12导联AECG记录系统对224例CAD患者连续监测48h,回放分析观察ST段移位值、心肌缺血阈等指标。结果 224例CA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204例(83.48%),共检出1387次心肌缺血发作,而其中1178次为SMI(84.93%);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作以6:00~12:00时最为频繁,而0:00~6:00时出现最少;夜间缺血ST段下移持续时间延长,IV值增高;心率越快,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下移越明显。结论 AECG是较理想的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关键词]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58-02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对预后将产生有利影响,然而临床上2/3以上的心肌缺血发作表现为毫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近年来冠心病防治的重点之一。由于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是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本文通过对22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AECG检测CADSMI,以评价12导联AE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2002年11月~200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4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和WHO诊断标准)[1]。224例中男156例,女88例;年龄37.2~83.9岁,平均(53.2±11.13)岁。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特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25例,陈旧性心梗70例,稳定型心绞痛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临床无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狭窄者6例。剔除静息心电图有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重度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药物影响的ST段移位者。
1.2方法
采用美国DMS公司Holtwin 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9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