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X线征象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350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分析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7例新生儿中,腹部平片表现为结肠扩张及低位不完全性梗阻12例,无明显异常15例。钡剂灌肠发现(直肠直径/乙状结肠直径)<0.8 17例,可见肠管痉挛及痉挛后扩张17例,全结肠细小1例;24 h随访钡剂潴留于整个结肠1例,部分结肠21例;直肠、乙状结肠不规则锯齿状改变8例。结论运用腹部平片、钡剂灌肠,检查疑似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可以提供有价值的X线诊断。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钡剂灌肠;X线摄影
[中图分类号] R814.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63-02
Hirschsprung病(HD)俗称先天性巨结肠,亦称肠神经节细胞缺失症,发生机制当今主要倾向于胎儿第7~12周时从外胚层神经嵴向胃肠道壁内移行而形成神经节细胞的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其发病居小儿外科消化道疾病的第2位,居结肠病变的首位,男女性别比约为3:1~5:1[1]。由于1999年Albanese报道了一组平均在生后4d即行经肛拖出根治术,因疗效明显优于以往较晚实行的各类手术而得以迅速推广。因此临床对影像早期诊断HD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近年对新生儿护理的增强,早期应用开塞露等促进新生儿排便,且新生儿结肠内压力低,钡剂灌肠时典型的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出现较少;因此,对其做出正确诊断较为困难。笔者搜集了我院2000年以来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的新生儿HD 27例,分析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表现,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今后临床初诊为HD的新生儿及时地提供一个有价值的X线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的新生儿HD 27例,其中男20例,女7例,男女性别比约为3:1。年龄最小3d,最大29d,平均10d。
1.2临床症状
27例患儿均有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或便秘,伴反复腹胀、呕吐,后期排便困难并进行性加重等症状,继发营养不良者4例。
1.3 X线检查
本组27例新生儿均在钡剂灌肠前摄立位腹部平片,钡剂灌肠前不用通便及清洁灌肠。患儿侧卧在检查床上,用无菌性导尿管(外径4.7mm)插进肛门内约2~3cm后使患儿仰卧,经导尿管缓缓推注现配制的30% (W/V)温生理盐水硫酸钡溶液,总量约60mL,在转换体位下注入,以利于各段结肠充盈。拔管后常规摄正、侧及多角度斜位片。45min后,测量正位及侧位片上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大横径R和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