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880
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於华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000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我院150例年龄≥65岁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给予小剂量胺碘酮,对照组60例给予普鲁帕酮治疗,随访一年,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1%、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 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老年; 普鲁帕酮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63-01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通常可导致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1]。要及时明确诊断,判断室速的原因、诱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及时处理。胺碘酮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其特点为半衰期长,故服药次数少,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种类多[2]。老年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与器质性心脏病一样随着年龄而增加,本研究对≥65 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普鲁帕酮和小剂量的胺碘酮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09年7月间我院≥65岁的15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109例,女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4.5~85.2岁,平均(70.5 ±9.6) 岁,服用普鲁帕酮(国药准字H32020151,诺德药业(江苏)有限公司,批号:F20070509),规格为150mg,4次/ d,第3周150mg,3次/ d,有效后渐减量直至停用。观察组90例,其中男67例,女23例,年龄66.5~87.1岁,平均(71.4±9.1)岁,给药方法:胺碘酮片(国药准字H19993254,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71010)600mg/ d ×7d,减量至400mg/ d ×7d,再减量至200mg/ d×7d,最后以50mg/ d 维持。给药过程中若出现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者甲状腺功能明显异常时,立即给予减量或停药处理。病例排除标准: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II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对本品过敏、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综合征、低血压、肝肺功能不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障碍。

    1.2实验室检查以及不良反应检测

    1.2.1实验室检查用药前后均检查心电图、甲状腺激素水平、24h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X线胸片。

    1.2.2不良反应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肺毒性以X 线肺野有弥漫性渗出,同时排除心衰、肺部感染、肿瘤以及肺栓塞作为特征;血中的甲状腺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为甲状腺功能异常;转氨酶浓度超过其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并伴有症状,同时除去慢性肝炎为肝毒性;原来的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者新的心律失常出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

    1.3疗效标准[3]

    根据1979 年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会议制定的标准。显效为心律失常消失或者减少>90%;有效为心律失常减少>50%;无效为没有达到有效的水平;恶化为治疗以后心律失常比治疗以前增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给药前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数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1%、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8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2.2治疗后情况

    随访一年后,对照组的复发率约为25.0%(15/6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5.5%(14/90)。观察组有2例患者在用药6d后出现了窦性心动过缓,心律(55~59)次/min;对照组3例出现了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均在(40~50)次/min,经立即减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但两组均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可导致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4]。Pomer研究显示,心律失常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6%~36%,甚至达到45%。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经过多项临床药物研究表明,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猝死,进而降低其病死率[5,6]。普鲁帕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效,也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用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预防,也可用于各种早搏的治疗。虽然两者均可用于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但胺碘酮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鲁帕酮。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胺碘酮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1%、90.0%,均显著高于普鲁帕酮组的35.0%、8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小剂量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上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胡建强,秦永文,曹江,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4):183-18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0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