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PUVA治疗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
第1页 |
参见附件(2653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 PUVA治疗银屑病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的银屑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48例。应用补骨脂素和紫外线α光线化学疗法治疗同时进行银屑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避免各种可能激惹和加剧不良心理状态的刺激、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及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的72.92%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银屑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19-117-0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银白色成层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心理健康,已经受到医患双方的普遍关注[1]。治疗上具有反复性,不仅导致生活质量降低还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在药物治疗银屑病基层上解决心理因素也相当重要[2]。本文应用补骨脂素和紫外线α光线化学方法(PUVA)治疗银屑病患者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的银屑病患者98例,其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7~74岁,平均(34.30±12.54)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例分型及其它治疗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补骨脂素和紫外线α光线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 with psoralens and ultraviolet α,PUVA)治疗,PUVA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口服补骨脂素药丸后90min进行A波段紫外光照射,每周进行3~4次,暴露时间从第1次的几分钟逐渐延长到30 min左右;同时进行银屑病常规护理。
1.2.2 试验组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疗程1个月。心理干预的具体方法:①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的病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后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应反复多次进行,使他们对教育内容能够理解、接受以便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②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原因进行劝慰、解说和鼓励,让患者认知银屑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治疗目标就是安全有效、长期地控制病情,从而达到治愈目的;③避免各种可能激惹和加剧不良心理状态的刺激,应保持安静、避光,减少各种影响等。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患者从心理上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疾病痊愈的基础。④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要求患者家属参与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要有爱心、同情心,告知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此病不会传染,使他们知道任何疏远、恐惧等言行都会给患者留下不良的心理影响;组织患者开展座谈会、联谊会、知识讲座及防治经验交流会等,形成有利于疾病康复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让他们认识自身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按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进行。其中SAS有14项、SDS有20项,均按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1~4分4 级评分: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少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症状越重。②治疗效果采用银屑病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4](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等指标的评估:基本痊愈:PASI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60%,<90%;有效:≥20%,<60%;无效:<20%;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
1.4统计学处理
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及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90.00%(45/50)比对照组的72.92%(35/48)高(P<0.05),见表1。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2例、对照组11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45,P>0.05),主要表现为红斑伴灼热、瘙痒感、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等,均可耐受,且在治疗完后可逐渐消失。
3讨论
银屑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认为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外伤、感染、药物、合并疾病、饮酒、吸烟、精神创伤等内外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其中精神因素是发病与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同时银屑病患者病情反复,病程长,在治疗过程中常有加重反应等,对患者心理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5],表现为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障碍,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6]。
随着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转化,社会心理因素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得到重视,因此必须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从而能够使护理从传统的单一护理向综合性护理转变[7]。
心理干预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敌对性症状,特别是对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同时,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应激所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能帮助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耐受力,减轻紧张焦虑和抑郁,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8]。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AS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及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这与伍露娜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在重新认识防治银屑病策略以后,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临床中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把心理护理和治疗紧密结合起来,为银屑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努力[11]。
[参考文献]
[1] 陈晓玲,孙恒寿.银屑病患者生命质量相关问题[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90-192.
[2] 刘腊凤.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7):118-11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