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黏结剂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061KB,1页)。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
修复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0、0.20、0.15,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敏感性比较
修复1个月时,全酸蚀组敏感发生率明显高于自酸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7,P<0.01);修复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0.80,均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牙齿健康的关注,到医院就诊的牙体楔形缺损中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因其口腔的各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退行性变化,修复较为困难,修复后脱落、微渗漏、牙齿敏感等时有发生。采用何种方法恢复牙体形态,提高修复成功率,降低牙齿感觉过敏症,成为牙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口腔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复合树脂和黏结材料的改进,牙体楔形缺损的修复已经由以往磨除较多的牙体组织制备V类洞型充填方法转变为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而在充填中,树脂黏结剂将会直接影响黏结强度,选择一种合适中老年人的黏结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牙本质黏接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酸蚀黏接系统,一类是全酸蚀黏接系统。全酸蚀黏结剂对牙本质有很好的黏结力,但这一技术的关键步骤是湿黏接,要求牙本质要有足够的湿润度,需独立的酸蚀剂酸蚀牙面,酸蚀后反复冲洗和更换棉卷,不仅操作繁琐、难于掌握,而且易刺激唾液分泌,难以达到理想的隔湿效果[6]。而自酸蚀黏结剂采用了较弱的酸蚀剂,酸性柔和,并不直接去除玷污层,与牙本质脱矿层和底涂剂共同形成混合层即可达到黏结目的,不需冲洗,降低了操作的难度,便于医师操作,减少了因操作失误、隔湿不全而修复失败的风险[7]。刘雁[8]研究表明,自酸蚀黏结剂对釉牙本质有较强黏结力,边缘封闭性比全酸蚀黏结剂更好,能有效减少边缘微渗漏,不易发生继发龋和边缘着色。本研究中,自酸蚀黏结剂的修复成功率略优于全酸蚀黏结剂,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表明,自酸蚀黏接剂的黏结强度完全能满足患者的临床要求。此外,本文资料显示,自酸蚀组始终无一例敏感发生,在修复1个月时,敏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酸蚀组(P<0.01)。这表明在降低术后敏感发生方面,自酸蚀黏结剂较全酸蚀黏结剂更有优势。这与自酸蚀黏结剂酸性小,侵入牙本质的深度只有1μm,黏接剂单体可完全渗入脱矿牙本质的全层,对牙髓的刺激很小有关[9]。
综上所述,自酸蚀黏结剂能提供可靠的黏结效果,修复成功率高,且术后敏感更低,操作更加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们相信随着材料的更新、性能的改善,自酸蚀黏结剂将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金贵法,金欢歌,李华容. 老年人牙体病调查[J]. 应用预防医学,2008,14(1):26-27.
[2] 刘光寿. 楔状缺损的成因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25-27.
[3] 钟立丽. 楔状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4):25-27.
[4] Ryge G. Clinical criteria[J]. Int Dent,1980,30(4):347-358.
[5] Markovic D,Peric T. Clinical evaluation of glass-ionomer tunnel restorations in primary molars:36 months results[J]. Aust Dent,2008,53(1):41-45.
[6] 吕志军. 自酸蚀与全酸蚀黏结剂牙体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评价[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