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61662
胆囊壁隆起性病变的超声显像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毛华儿
第1页

    参见附件(185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壁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声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胆囊壁隆起样病变80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95.00%(76/80);胆固醇性息肉符合率94.87%,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底较宽或有短蒂;呈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大小(0.54±0.18)cm;单发35例;体部多见。炎性息肉符合率95.24%,胆囊壁增厚,粗糙不平;多发16例;平均(0.75±0.20)cm;回声稍低;胆囊腺瘤符合率100.00%,胆囊壁局部明显增厚,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平均(0.98±0.22)cm;小结节型胆囊符合率75.00%,胆囊壁增厚,内膜破坏,不规则;基底宽,内部回声不均匀,直径为(1.67±0.32)cm。结论 超声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关键词]超声;胆囊隆起样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2-84-02

    胆囊壁隆起样病变占胆囊病变的2%,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原因构成复杂,转归和治疗也不同,所以超声诊断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如何提高诊断符合率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回顾性分析胆囊壁隆起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胆囊壁隆起样病变声像图表现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胆囊壁隆起样病变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4岁,平均(45.69±12.42)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同程度隐痛或不适;体检右上腹轻度压痛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80例患者实施胆囊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胆固醇性息肉39例、炎性息肉21例、腺肌瘤16例、小结节型胆囊癌4例。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仪器为MEDISON SA-480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检查前禁食8h以上,24h前禁食高脂及易产气类食品,体位则常规联合采用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坐位,必要时采用胸膝卧位;仪器调节上适当减小增益,并选用适当的动态范围及深度补偿,详细记录胆囊内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和回声特征。

    2 结果

    80例患者超声诊断76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76/80);误诊1例,漏诊3例,占5.00%(4/80)。

    2.1 胆固醇性息肉

    诊断37例,诊断符合率为94.87%(37/39)。图像特征: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或不光滑,伴有大小不等光团突入囊腔,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底较宽或有短蒂与胆囊壁相连;内部呈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移动;大小平均(0.54±0.18)cm;单发35例,多发2例;胆囊颈部4例、体部30例、底部3例,见图 1。

    2.2 炎性息肉

    诊断符合率为95.24%(20/21),特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粗糙不平;多发16例,单发4例;平均(0.75±0.20)cm;内部回声与胆固醇性息肉相比回声稍低;合并慢性胆囊炎18例;局限于胆囊颈部15例、体部5例,见图 2。

    2.3 胆囊腺瘤

    诊断符合率100.00%(16/16),声像图显示胆囊壁局部明显增厚,壁内扩张的罗阿窦呈小囊状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5例合并小结石存在可见特征性的“慧星尾”状强回声;单发13例,多发3例:大小平均(0.98±0.22)cm;胆囊颈部3例、体部10例、底部3例,见图 3。

    2.5 小结节型胆囊癌

    诊断符合率75.00%(3/4),声像图表现病变所附处胆囊壁增厚,内膜破坏,不规则;内壁呈乳头状或分叶状团块,基底宽,内部回声不均匀,不伴声影,不随体位移动,光团平均直径为(1.67±0.32)cm,胆囊囊颈部2例、体部1例,见图 4。

    3 讨论

    胆囊隆起病变是指超声所显示的胆囊局部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其中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小结节型胆囊癌等多种疾病[2]。术前明确其性质,对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病变较小,一般无临床症状,往往不易被发现[3]。

    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超声诊断仪分辨率的提高使超声检查成为胆囊小隆起样病变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4],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超声可以显示不同类型各有不同声像图特征:胆固醇息肉呈乳头状或结节状隆起,基底部细或有蒂与囊壁相连,不随体位改变移动;常多发(94.59%,35/37),可见于任何部位,以体部多见;体积小,平均(0.54±0.18)cm;内部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炎性息肉除了上述特征外,还可见胆囊壁增厚或毛糙,体积稍大,平均(0.75±0.20)cm;常常合并慢性胆囊炎。腺瘤呈乳头状或圆形结节,基底较宽,偶见有蒂;一般为单发,偶见多发,好发于颈、底部;体积较胆固醇息肉大,平均(0.98±0.22)cm;合并小结石存在可见特征性的“慧星尾”状强回声。小结节型胆囊癌病变所附处胆囊壁增厚,内膜破坏,不规则;基底宽,内部回声不均匀,光团平均直径为(1.67±0.34)cm,好发于颈部。

    近年来超声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已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应用超声对此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日益受到重视[5]。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通过病变大小、蒂的形态、好发部位、内部回声等进行良恶性鉴别[6],各种胆囊隆起样病变直径大小依次是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小结节型胆囊癌;胆固醇息肉基底细、有蒂,炎性息肉无蒂,腺瘤基底较宽,小结节型胆囊癌基底宽并可见浸润生长现象;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好发体部,腺瘤和小结节型胆囊癌以颈、底部多见;胆固醇性息肉内部呈高回声或中等回声,炎性息肉内部回声与胆固醇性息肉相比回声稍低,胆囊腺瘤低回声或无回声,小结节型胆囊癌内部回声不均匀。

    综上所述,超声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7,12],对诊断胆囊增生性疾病有安全、无创伤、无疼痛又经济且可随时追踪观察等优点,在目前检查方法中仍为首选,是胆囊疾病的常用影像诊断技术之一[8],但病灶小或两种病理类型病变的声像图交错存在时,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9],实施B型超声诊断时应注意必须多切面、多方位检查,必要时要多改变体位,避免小的病灶漏诊;合并结石时,应进一步变换体位,避免因结石而掩盖了息肉病变;对病变较大的如>0.5cm者可动态观察,对>1.Ocm或经动态观察有增大趋势者,必要时结合其他影像诊断进行综合分析,尽早施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10,11]。

    [参考文献]

    [1] 刘务华,何小东,张振寰,等.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 科杂志,2006,21(3):333-335.

    [2] 王秋生.胆囊息肉样变的诊疗策略[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3):312-314.

    [3] 文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