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1854KB,2页)。
34株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7株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9株。MRSA和MRSE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严重。
3 讨论
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40%[1],目前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位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4]。由于SBP患者的症状体征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故对肝硬化腹水入院时常规腹水培养检查,以便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腹水培养的周期较长,且常规培养阳性率普遍不高,因此有必要进行腹水培养的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5]。
本研究结果发现,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分离出病原菌G-菌占70.5%,G+菌占23.3%,真菌占6.2%。大肠埃希菌在分离G-菌中数量占首位(32.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5%,其中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1%和4.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40%,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上选择抗生素造成一定的困难。
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虽然同属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原因可能是舒巴坦本身就是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具有协同杀伤细菌的作用[6]。SBP患者分离的G+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绝大部分为MRSE(89.5%)和MRSA(90.0%)。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目前只有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MRSE和MRSA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7-8]。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目前治疗严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而对于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无论体外试验结果是否敏感均不宜提倡使用[9]。
总之,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目前病原菌仍以G-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由于SBP病原菌的多样性和耐药复杂性,临床上尽早进行腹水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Riggio O,Angeloni S. Ascitic fluid analysis for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31):3845-3850.
[2]周智,赖宁,张全海,等. 186例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6):350-352.
[3]孙琪,刘军,齐桂云. 12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5):580-582.
[4]张斌,万谟彬,王灵台.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3):173-176.
[5]赵芝萍,丘仲琼. 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多重病原菌感染及危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