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161197
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38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章惠琴
第1页

    参见附件(1799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经临床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和对照组(米非司酮)两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B超测定用药3个月前后子宫、瘤体缩小情况以及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E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FSH和LH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能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雷公藤多苷;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4- 97-02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可以引起月经紊乱、下腹疼痛、不孕、流产、贫血等症状,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健康。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和手术治疗[1]。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经临床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瘤体压迫膀胱与输尿管或盆腔静脉所导致的尿频尿急、肾盂积水、下肢浮肿、下腹部或腰背部疼痛坠胀感、白带增多、不孕症等。纳入标准:①经妇科检查及B超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②伴有或无明显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下腹痛或压迫症状;③行诊刮病理证实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并排除附件的其他肿瘤及肌瘤变性;④在此次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⑤无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的任意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 (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25mg,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10mg+雷公藤多苷(江苏泰州制药厂生产)20mg,口服,每日1次,晚饭后服用。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周期正常用药。用药期间观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等。

    1.3 测定指标与检测方法

    测量子宫及瘤体体积及激素水平:B型超声测定用药3个月前后子宫、瘤体三维径线半径a、b、c,用公式V=4π×a×b×c/3计算体积,用药结束3个月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测定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1.4 疗效标准

    痊愈:肌瘤缩小80%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肌瘤缩小40%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肌瘤缩小20%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皆好转;无效:肌瘤缩小20%以下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2]。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月经量均有程度不同的减少;停药后1~6个月内恢复月经。其中观察组用药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9/38),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缩小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

    由表4可知,观察组患者血清E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FSH和LH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经t检验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副作用

    对照组患者服药期间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胃部不适等,观察组患者药期间出现恶心4例、嗜睡2例,乏力2例、胃部不适1例,食欲减退1例,停药后上述症状自行缓解,其他肝肾功能及血糖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一般为25~50岁,其中30~45岁的患者居多。目前,国内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3]。

    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达到阻断孕酮作用的目的。通过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使靶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含量降低,进而使肌瘤体积缩小。另外,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宫肌瘤的孕激素受体(PR)明显减少,同时雌激素受体(ER)也随之减少。血清孕激素、雌激素维持在卵泡期较低水平,从而使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效应明显降低,导致肌瘤体积缩小[4-5]。

    雷公藤系卫毛科雷公藤属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草药,其性苦,有大毒。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萜类、三萜类、生物碱、糖、醇、苷等多种;药用其根及去皮木质部;具有抗炎症、抗肿瘤、免疫抑制、抗菌、可逆性地抑制性腺功能等作用。雷公藤多苷对性腺轴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卵巢功能的抑制,使E2、P处于低水平状态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之一。雷公藤多苷治疗后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量下降, 降低了雌、孕激素在肌瘤组织中的生物学效应,是雷公藤多苷治疗肌瘤的另一机制[6-7]。

    本研究将两种药物联用,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与雷公藤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8-9]。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272.

    [2]范融.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11):854-85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