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用LEEP和激光治疗的对比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1878KB,2页)。
LEEP治疗国内外已广泛开展,此法操作简单,切除病变范围广,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其低功率切下的组织结构不被破坏,不影响病检结果,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可以电凝[1]。近几年来,我院开展LEEP取得满意效果,与激光比较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效率(第二次手术)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虽然LEEP治疗效果很满意,但仍有2.43%的无效病例,其原因可能为:①宫颈肥大、多发性腺体囊肿3例,术后3例宫颈肥大明显缩小,接近正常大小。其中1例有约0.2cm×0.3cm大小的大米粒样息肉,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黏膜息肉;另2例术后宫颈后唇处各有一个漏切的腺体囊肿,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症伴腺体囊肿扩张。②宫颈糜烂2例,其中1例糜烂Ⅲ度乳头型伴有腺体囊肿、树枝状血管,术后宫颈表面光滑度欠佳,宫颈口处可见鲜红色突出物,质软,反光性好,病理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症伴乳头状糜烂、息肉。第2例糜烂Ⅱ度单纯型,其表面布满多个黄色腺体囊肿,术后可见突出宫颈表面的多个黄色腺体囊肿,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症伴纳氏囊肿。
LEEP治疗更新了对慢性宫颈病变的传统治疗,疗效显著,尤其对宫颈肥大效果更满意。切除深度能达到7mm或更深,所以对腺体囊肿、息肉、CINⅡ、Ⅲ级均能达到根治性切除,但术者必须熟练掌握阴道镜下LEEP操作技术。本文中LEEP治疗无效的病例5例,即术中漏切囊肿2例和3例行第二次手术者(息肉1例、黏膜慢性炎症伴乳头状糜烂,多发性纳氏囊肿1例、黏膜慢性炎症伴纳式囊肿1例)是操作技术不熟练和深度不够所致,是刚开始开展LEEP治疗时出现的病例。
总之,LEEP治疗与激光治疗对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比激光治疗组织损伤面积大且深,故术中、术后出血和感染的机会多。所以,术者必须术前练好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的模拟切除,术中准确地切除病灶,同时也需避免不必要的过深切除。术中、术后要彻底止血,最好术后常规用抗生素和术后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等预防感染。若有盆腔炎、阴道炎症等,应在术前得到控制后再施行手术为好。
[参考文献]
[1] 温凯辉. 妇产科门诊诊疗图谱[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5-146.
[2] 刘建华. 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462-4463.
[3] 龚俊.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0,29(35):88.
[4]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5-288.
[5] 章文华.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检查和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4.
(收稿日期:2011-07-28)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