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用于失血性休克输血监测的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2741KB,3页)。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Hemoglobin;Hemorrhagic shock;Transfusion trigger
输血是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输血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大量的输血不但容易传播疾病,也造成了血源的紧张,目前我国无偿献血所能提供的血量只相当于临床需要量的60%。因此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和预防性。过去在输血指征方面的研究局限在血红蛋白、失血量、血压等方面,近来有学者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决定是否要输血与组织的氧输送(TO2)有关,生理学输血指标越来越多地替代了血红蛋白输血指征,其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或者它的替代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是临床有用的工具[1,6],两者与氧摄取率及氧输送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生理学输血指征。因为检测ScvO2较方便,所以本文探索ScvO2作为输血指征和传统输血指征血红蛋白(Hb)在失血性休克动物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及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新西兰纯系家兔24只,体重2.5~3.0kg, 随机分为四组,A、B两组为观察组,C组为对照组,每组8只, A、B、C三组分别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 ScvO2≤75%、血红蛋白(Hb)≤8g/dL为输血指征。
1.2 实验方法
所有实验动物用苯巴比妥钠按(120~15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麻醉后上腔静脉、股动脉插管,肝素5mg/kg肝素化抗凝。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从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MAP降至约(40±5)mmHg,并维持此血压60min,建立失血性休克兔的动物模型。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复苏方案:模型建立后开始复苏,胶体液和晶体液本按1:2的比例输注,先给予失血量的一半,然后按输注速度为(10~15)mL/(kg·h)补液,根据血压、心率适当调节输注速度,并按照每组的不同要求进行输血。
1.3 监测指标
监测基础值、休克时、休克治疗30、60、120、180min共6个时间点的有创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3-)、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氧饱和度和ScvO2以及失血量、输血量、输晶体液量、输胶体液量、氧摄取率(O2ER)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都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统计处理,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各组动物体重、雌雄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2 各组动物麻醉前、休克及休克复苏后各项指标变化
见表1。其中A组在休克治疗观察后期血压、pH、BE、HCO3-、O2ER等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C两组间则无统计学意义。
2.3 各组动物建立失血性休克兔模型失血量及按不同指标复苏输血输液量
见表2。其中输血量C组最多,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输胶体液、晶体液量明显多于C组(P<0.05),各组失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各组实验动物休克时的Hb值基本都高于休克治疗后,很明显休克时氧合是不足的,休克治疗后虽然Hb比休克时有下降,但组织氧供要高于休克时,因而在失血性休克发生和治疗过程中,Hb值不能评价组织是否缺氧,由此我们推断休克治疗时根据Hb值来输血不是最佳的,不够精确,有可能导致不必要或过多输血。John C Marshall认为由Hb值来衡量输血,个体差异很大[2]。
本研究发现,C组根据传统的Hb指导输血,休克兔的各项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生命征平稳,复苏成功有效。A组根据ScvO2≤70%则输血,ScvO2>70%时则停止输血,发现ScvO2变化不稳定,部分失血性休克兔成功复苏,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生命指征平稳,而另一部分则生命指征很不稳定,pH等生理指标恶化,实验结束停止复苏后这种变化更加明显,预示不良。统计学分析血压、pH值、BE、HCO3-和O2ER明显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的生理状况差距也最大。说明根据ScvO2≤70%时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B组根据ScvO2≤75%时输血,复苏后血压、心率、pH值、BE、HCO3-、O2ER等逐渐恢复接近正常,与C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输血量则与C组有显著差异,比C组明显减少了输血量,(F=-38.86,P<0.05),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则明显比C组要多。说明在维持ScVO2>75%时,通过输注晶体和胶体液可以改善组织灌注,维持氧供需平衡,使各项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此时没必要输血。Blasco V等研究认为[3]:在危重病人中,ScvO2比SvO2高5%左右。De Oliveira CF[4]等在用SvO2≥70%为指征指导输血输液、运用心血管药物治疗重症休克病人时,效果显著。因而推断ScvO2≤75%进行输血复苏是可行的,可能比Hb值更能反应机体的氧供需情况,更敏感的指导输血及失血性休克的复苏。Osthaus[5]在动物试验中亦证实ScvO2变化常早于其他常规监测项目,优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成为良好的早期复苏指标。
综上所述,在失血性休克动物的抗休克治疗过程中,根据ScvO2≤75%进行输血可能比血红蛋白值更敏感和精确[6],能达到同样的休克复苏效果,并且能减少输血,节约用血,对于血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样本量少,尚缺乏大规模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Vallet B,Adamczyk S,Barreau O,et al. Physiologic transfusion triggers[J].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07,21(2):173-18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