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3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较多,主要为术者置管时无菌操作失败污染导管装置以及来自患者皮肤菌群迁移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所致。
护理对策:①对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无菌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在置管过程中尽量使用帽子、口罩、无菌衣、无菌手套、无菌大单等,操作过程中时刻树立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可能发生率。②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穿刺部位菌群密集,对于成人而言上肢穿刺时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低而下肢穿刺时相对较高。③置管后应经常对穿刺部位进行持续评估,维护人员必需严格执行维护流程,严格无菌技术并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④在输注血液、血制品、脂肪乳、静脉营养液等具潜在感染危险液体时,更换输液器的频率应高于输注其他液体,如患者采用静脉营养治疗时每24 h需更换输液管道1次以降低感染可能。⑤患者如发生隧道感染和导管感染,或出现全身感染不能控制时必需果断进行拔管,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如仅为局部皮肤感染时加强局部护理即可,可予局部涂百多邦并每日换药观察。本组9例病人均为局部感染,经上述处理4~5 d后感染处红肿消退,未出现全身感染现象。
3.4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原因较多,如术者置管前评估不充分,患者既往有血栓病史,或病人的血黏稠度大,仍按常规1周封管1次,就较易发生堵管;患者未及时来院冲封管或护士操作方法不正确等也是堵管的较常见原因;另外,如导管移位、便秘和剧烈咳嗽等引起血液回流、血凝块或纤维蛋白堆积、以及药物沉淀所形成的管腔狭窄或堵塞等也是导致堵管的原因。
护理对策:①术者在行PICC穿刺前需仔细了解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黏度以及既往史等情况,如发现患者既往有血栓病史,术前应充分告知其术后发生堵管的风险,并将其封管时间缩短到每2天1次或更短。②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能自觉做到合理使用导管并进行正确封管,常规使用正压输液接头,在每次输液前后采取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如出现连续输液情况,至少每12小时进行1次0.9%氯化钠溶液冲管[4];在输注黏稠液体后,至少用0.9%氯化钠溶液20 mL脉冲冲管以防导管堵塞,也可采用输液泵进行液体输注,以防止黏稠液体倒流堵管。③正确区分导管堵塞原因,对于血栓性堵管可采用1∶5000U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本组8例出现导管堵塞的患者中有4例诊断为血栓性堵塞,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均获成功。
3.5 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多由于固定不当、活动时不小心拽出。护理对策:①置管成功后采用S型法固定好导管,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在无菌胶布固定连接器翼型部分后再使用胶布交叉固定,最后加以胶布横向粘贴以进一步固定。②置管后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可使用约束带以防止其将导管拔出。③每次更换透明贴膜时采用从下往上揭膜法,消毒后需待皮肤干燥后再贴新膜,贴膜时需保证紧贴皮肤并已将导管牢牢固定,也可在原有贴膜基础上,采用丝袜套外固定的方法。
4 小结
肿瘤患者需长期注射化疗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患者可自由活动,是临床治疗中首选方案之一,但PICC留置期间经常出现的各类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导管穿刺成功留置后进行全面细致的维护和护理,预防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导管留置失败而被迫拔管尤其重要。本研究中我们发现,PICC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作为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PICC的相关新知识、新理论,寻找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5,6]。
[参考文献]
[1] 杨方英,吴红娟,张美英,等. 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09,16(12A):33-36.
[2] 王玉芳,姜春华,陈秀英,等. 凝血酶法与压迫法对防止有出血倾向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对比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4-356.
[3] 安娜,席延荣,王效影. 硫酸镁混合液外敷治疗云克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护理研究,2007,21(1):65.
[4] 丁小红.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