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归的影响(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2.2 GE组 仅做普通的健康教育,如建议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增加体育锻炼等等。
1.3 观察指标
入组时记录身高、体重,计算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OGTT 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1年以后复查以上指标并查OGTT 2hPG。对上述指标进行自身前后的对比和组间对比,分别计算两组正常糖耐量(NGT)和DM的比例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χ±s)表示,自身前后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组时IE组与GE组一般情况比较
IE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1.85±8.26)岁,男33例,女27例;GE组(52.30±6.54)岁,男31例,女2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6,P=0.745;χ2=0.001,P=0.969);两组BMI、FPG、OGTT2hPG、HbA1c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干预随访1年后糖代谢指标变化比较
进行干预随访1年后IE组BMI、FPG、OGTT 2hPG、HbA1c指标明显优于GE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归情况
IE组NGT转化率26.7%(16/60),GE组NGT转化率3.6%(2/5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9,P<0.01);IE组DM转化率3.3%(2/60),GE组DM转化率14.3%(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
3 讨论
在1997/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中,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亦被称之为“糖尿病前期”[4]。2003年11月,ADA提出将IFG下限诊断标准从6.1 mmol/L下调到5.6 mmol/L,而上限诊断点7.0 mmol/L保持不变[5]。
IFG和IGT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众多研究基础上认为IFG主要病因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基础状态下肝糖输出增加)和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IGT主要体现了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6]。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因素[7]。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强化的生活方式改变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从而减慢IGR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从2007年ADA推荐的糖尿病前期干预方式中,在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基础上,强化生活方式改变作为所有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的首选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下降28%~63%[8]。
糖尿病及其心脑肾等慢性并发症严重消耗卫生资源,增加经济负担,可谓是先破其财,后害其命,如何预防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9]显示,强化的生活方式改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健康教育是促使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但是强化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前期人员的转归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显示,IE组糖耐量正常转化率有显著性增高(P<0.01),糖尿病转化率有显著性降低(P<0.01)。强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体重指数以及糖代谢,对糖耐量异常者进行强制性健康教育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转归为糖耐量正常的有力措施。
同其他的预防方法比较,本研究中健康教育的特点是简单重复、注重实效、尽量让患者做到“知、信、行”。让患者知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怕;让患者相信只要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更重要的是督促患者采取少吃点儿、多动点儿、放松点儿等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成效。在强化教育中我们也特别注意使用图片、举例子,通常都会讲老牛耕田的比喻,形象地告诉患者只所以患糖尿病是因为的老牛“胰岛”累了,只要减轻老牛的负担是有可能重新恢复过来,要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增加运动,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有氧运动。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注意使用激励患者,举例成功的榜样。
总之,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者进行合理的强化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不仅可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可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下降及带来其他健康相关的受益。一分预防胜过十分的治疗,“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医者的一席话,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健康,改变人及其家庭的命运,因此,医生都应更加重视对糖尿病前期人员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87
[2] 萧建中. 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诊断标准[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8,121(2):9-10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增录2a-12,13
[4]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Follow-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