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 讨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价血管疾病方面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2,3]。多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范围、密度、有无血管侵犯及器官转移效果较好。CTA3D图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各分支有无肿瘤侵犯及受侵血管的长度、范围,为评估肿瘤与邻近管道的关系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CTA的成像质量与造影剂浓度、注射量、注射速度、扫描延迟时间、扫描参数的设定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造影剂浓度越高、量越大,则血管强化峰值高,峰值持续时间长。随着造影剂注射速度增大,血管强化峰值增高,靶血管达峰时间提前,CTA图像质量提高。但过高的注射速度会使副作用及血管外渗、甚至血管破裂的概率增加[4-5]。笔者使用安射力(320 mgI/mL),总量80~100 mL,注射速度3.5 mL/s,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血管外渗。扫描延迟时间根据经验直接设定,操作简便,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效果不稳定。较准确的延迟时间可通过小剂量预实验技术及造影剂智能追踪触发技术来实现,但小剂量预实验技术增加了造影剂总量,造影剂智能追踪触发技术成功的关键是适当的位置、设置适当的阈值。我们根据以往的文献[4],设定动脉期动脉期延迟25 s,门脉期延迟50 s,得到的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
后处理方法的应用体会:重建方法主要有MPR、MIP、CPR、VR、SSD等。MPR可得到任意平面的二维断层图像,容积扫描基础上的MPR图像质量与原始图像相仿,可作为诊断依据,能够很好地反映病变与相邻血管之间局部的平面关系,缺点是由于血管走行多迂曲,MPR难于显示血管的整体。CPR可将扭曲血管的纵轴断面整体显示在一个平面上,用于观察血管纵轴各个断面的形态改变。缺点是设定时存在人为误差,周围的结构扭曲、变形、失真,并且不能同时显示血管的分支影像。MIP反映相应像素的X线衰减值,对密度增高改变敏感,可显示血管走行、分支的形态学变化,但由于投影角度不同,对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可能误判(封三图4)。VR能使表面与深部结构同时显示,图像信息丰富,立体感强,空间层次好,解剖关系明确,可根据需要调节阈值、透明度(封三图1、3、5)。SSD利用物体表面数据重组出三维图像,立体结构强,空间解剖关系明确,但数据利用少,无层次感,能显示的结构与阈值调节有关。
综上,多层螺旋CTA能很好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局部血管侵犯情况,综合利用各种后处理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及手术方式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春,顾红光.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J].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28(3):149-151.
[2] 刘影. 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术前影像学评估[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8):628-630.
[3] 陈青华. 腹部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