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评定标准
①治疗依从性:由护理人员对治疗期间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定[2]。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主动配合治疗;良: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70%,被动配合治疗;差: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70%以下,不配合治疗。②分别在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评定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SAS和SDS均有20个项目,分4级评分,将20个问题所得积分相加,最后所得评分作为评价分析指标[3]。③生活质量评价: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评价内容选择与患者的心理状况、疼痛情况、饮食情况相关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患者的精神状况、食欲、睡眠、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日常活动等5项内容,采用1~5级评分,1分最差,5分最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或食管下段、空肠吻合口慢性溃疡引起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营养失调、腹部疼痛等,有效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传统护理观念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护理时有很大的盲目性,且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而没有具体的理论基础,护理质量完全由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而决定,而消化性溃疡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多数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生活质量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传统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因此,改变传统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满意度已成为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完善,循证护理应运而生,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临床经验为指导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寻找更为可靠、更为先进的科学依据指导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总结,使护理工作更加地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为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合理的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这种新型护理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方面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笔者将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评估病情、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其实用性及科学性,最终归纳出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存在问题: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及遵医行为较差、心理状况较差、生活质量降低等。循证护理方案主要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指导用药、饮食护理、精神调节、生活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本文结果显示:给予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其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优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循证护理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这与文献[5]报道的研究结论相符。笔者认为:循证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开拓了知识面,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总之,循证护理能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升了护理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田. 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62.
[2] 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