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315720
喉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的定量测定及临床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张亚军 盛成 岳利华 蒋志毅
第1页

    参见附件。

     同时,本研究将LVD和MVD与喉癌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也发现,两者主要与肿瘤本身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及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说明LVD、MVD与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而恶性程度和转移则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本研究将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按LVD和MVD均数进行分组,并对比各组在随访观察时间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发现,HLVD和HMVD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少于LLVD和LMVD组患者,说明高密度的瘤内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有显著的负性作用。通过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证明LVD和MVD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负性因子,TNM分期也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而TNM分期越高肿瘤侵袭性越强,转移的可能性大,正与LVD和MVD在肿瘤内尤其是边缘高密度分布有关。

    综上所述,喉癌的发展和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密度有关,两者都是喉癌预后的负性因子,定量测定可作为喉癌预后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黄成,沈文. 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J].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1):3—6.

    [2] 田东. 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J]. 肿瘤,2011,31(3):280—284.

    [3] 张西坤,周武元,李增军. 肝细胞癌微淋巴管密度与肝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2):128—129.

    [4] 张建平,胡三元. 原发性肝细胞癌以及近癌旁组织微血管密度CD10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12):978—981.

    [5] Pulitzer M,Desman G,Busam KJ. CK7 expression in primary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Journal of Cutaneous Pathology,2010,37(9):966—972.

    [5] 黄景山,郑学聪,洪本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6):41—43.

    [6] 王莹,李文媛. 喉癌组织中内皮素1表达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2011,17(15):2363—2365,2368.

    [7] 詹彦平,吕新玲,叶尔布拉提. 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2011,17(8):1246—1249.

    [8] 邹纪东,傅海燕,徐伟. 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6):461—464.

    [9] 刘跃光,李文媛,王莹. 喉癌中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 解剖学研究,2011,33(5):335—339.

    (收稿日期:2012—03—3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1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