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315806
左卡尼汀介入糖尿病肾病治疗对免疫炎症及糖脂代谢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周大虎 黄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血糖/血脂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最优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 g/d静脉滴注3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炎症因子、血糖血脂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UAER、CRP、FPG、TC、TG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左卡尼汀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轻免疫炎症状态、调节糖脂代谢、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左卡尼汀;糖尿病肾病;免疫炎症;糖脂代谢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4—0153—02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DM)并发症,免疫炎症状态与糖尿病肾病损害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密切关注,其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感染及机体代谢障碍[1]。DN患者的治疗中,调节免疫炎症状态可以延缓患者的病程,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肾功能指标、血糖、血脂的改善程度来评价左卡尼汀(L—CN)对DN的免疫炎症状态、糖脂代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2月~2011年11月于我院内科住院治疗DN患者60例,年龄53~80岁,男33例,女27例,平均(61.93±1.82)岁,平均病程(10±3.05)年,血糖6.3~19.5 mmol/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大于22 μg/min,24 h尿蛋白总量1.4~4.6 g,肌酐清除率均>61 mL/min,排除恶性肿瘤、发热、肾小球肾炎、心脏瓣膜病、脑卒中、严重冠心病等情况。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基线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ACEI (ARB) 治疗;并积极控制血糖在空腹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 mg,qd。治疗前后所有病例要求保持标准DN饮食、适当运动量。对照组采用DN常规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L—CN注射液(1.0 g/支,长春富春制药,国药准字H20050443)2.0 g/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测BUN、Scr、UAER、FPG、TC、TG及CRP。血生化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7060)测定。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3周时评价及比较两组肾功能、血糖、血脂、炎症反应指标(BUN、Scr、UAER、FPG、TC、TG、CRP)水平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的变化

    对照组的BUN、Scr、FPG、TG、CRP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ER、TC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的BUN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Scr、UAER、FPG、TC、TG、CRP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改善UAER、TC,实验组改善Scr、UAER、FPG、TC、TG、CRP,提示两组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L—CN在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免疫炎症状态等方面均有优势。见表2。

    2.2 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两组治疗后组间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AER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L—CN在改善UAER方面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及炎症指标的变化

    两组之间的FPG、TC、TG、CRP均较治疗前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表明L—CN能降低FPG、TC、TG、CRP等,提示L—CN具有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DM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常见因素,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DM患者的健康与生命。目前全球DN患者均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伴DN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免疫炎症相关因素很多,如组蛋白修饰、代谢产物堆积、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免疫炎症;另外营养不良、长期贫血及高半胱氨酸血症等也可诱发免疫炎症状态[2]。如何有效延缓DN进展,减少进入ESRD比例,如何防治DN免疫炎症状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CRP是炎症的敏感标志物,参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DN患者血清CRP的明显增高,说明DN患者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慢性炎症过程。其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DN可引起慢性炎症,随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其中长期IL—l和TNF大量过度分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