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1287
二地降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45例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杨征宇 彭艳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格列喹酮30 mg,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用,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餐后即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地降糖丸(本院制剂室生产)6 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忌辛辣生冷食物。二地降糖丸药物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各20份,麦门冬、山茱萸、白人参、黄芪、山药、茯苓、白术、黄精、天花粉、广木香、山楂各10份,五味子、红花各5份,水蛭、甘草各3份,上药白人参、水蛭研粉,余药煎煮浓缩,水泛为丸,每瓶72 g。

    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并严格按糖尿病饮食确定患者的主食、副食、蔬菜等各方面所需的摄入量,同时嘱患者进行室内、外轻度体力活动,每天不少于1 h,并停用其他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

    1.7 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主症(以计分):尿多、乏力、多食或纳差、消瘦或肥胖,分别按轻、中、重计1、2、3分。②观察治疗前后试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③治疗前后三大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有关疗效标准拟定。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8.3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者;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或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10%~20%者;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均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与对照组(68.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P < 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

    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 = 2.68,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 = 0.96,P > 0.05);治疗后主症积分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2.84,P < 0.01),提示治疗组改善主症积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4,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6,P <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1,P < 0.01),提示两组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见表4。治疗前后TG、TC、HDL—C、LDL—C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3,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P > 0.05),提示二地降糖丸有明显降低血脂及轻度升高HDL—C的作用。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有资料显示[1],目前我国发病率超过10%,本病的病因与病机尚未确切阐明,目前公认的病因病机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代偿性分泌不足的联合,分泌不足主要是由于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主要是靶器官(肝脏、肌肉、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多为肥胖与高脂血症[4]。治疗上虽然饮食、运动、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但用药时限长、费用高、副作用多、患者依从性差。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范围[5],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均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治疗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大法,近代诸贤多有发挥,如李良认为是“肝郁”,祝谌予认为是“瘀血”,仝小林认为是“热毒”,杨友鹤认为是“脾虚”等。治疗上又增加了“疏肝”[6]、“化瘀”[7]、“泄热”[8]、“健脾”[9]多法,丰富了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然而均未区分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对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是针对1型糖尿病病因病机而言,而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虚或脾肾两虚,兼有痰浊与瘀血,故治疗当以健脾补肾、化痰降浊、活血通络为法,自拟二地降糖丸治疗本病。本方重用熟地黄、生地黄为君,填补真精;以白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益气健脾,以天花粉、黄精、麦门冬养阴生津为臣;山茱萸配熟地黄滋阴补肾,五味子配白人参酸甘化阴,红花、水蛭化瘀通络,广木香醒脾又防滋腻之品碍胃,山楂健脾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养阴、化痰除浊、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10,11],上述药物基本上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部分药物具有降低血脂、恢复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本观察的特点:从中医角度明确提出了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因病机,前者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后者“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其次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整个病理过程,特别重视脾、肾两脏。治疗上以益气健脾、滋阴补肾、化瘀降浊为大法,从而为探索2型糖尿病的中医理、法、方、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与对照组(6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血糖水平变化及血脂变化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且治疗前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本观察说明,二地降糖丸能加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综上,二地降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5—1026.

    [2] 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9—4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1993:215—21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