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1 感染的病菌和病毒
从呼吸科患儿的痰或咽拭子细菌培养以及病毒检测中发现了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A型、B型、C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等,与黎洁贞等报道相一致[5]。呼吸科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及大声说话向外界排放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医护人员缺乏有效防范措施时吸入微生物气溶胶,极有可能导致感染发生,尤以呼吸道感染为著。我们从小儿呼吸科医务人员的咽拭子中也发现上述病原体,所以研究其医院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一定意义。
3.2 院内感染教育效果
通过院内感染知识的教育,小儿呼吸科医务人员落实防范机制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感冒时请假或调休占总人次比由4.6%提高到84.2%,白大褂不挂在值班室人次比由6.5%提高到100%(P < 0.01),接触患者后洗手人次比由24.4%提高到87.4%(P < 0.01),值班室通风人次比由13.3%提高到96.7%(P < 0.01),值班室定期消毒人次比由13.3%提高到93.3%(P < 0.01),定时更换口罩人次比由7.14%提高到78.6%(P < 0.01),可见院内感染知识教育效果极显著。
3.3 防范机制
建立并落实有效防范措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如下。①勤洗手 每次接触污物或患者后均洗手,尤其接触肉眼可见污物后要立即洗手。办公室和病房水龙头数量增加了两倍;摆放足够的快速手消毒剂;增加干手设施等,使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更方便、快捷,依从性显著提高。②口罩卫生医护人员定时更换口罩;把口罩装在清洁袋子里;将手机放在塑料袋里;工作服存挂点改在值班室外;下班前清洗鼻腔和漱口。③加强值班室和病房消毒工作。设施改善,增加了两台活动紫外线消毒器、17台臭氧灭菌器;值班室定期消毒、通风,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值班室停留或繁殖。④感冒时请假或调休,增强自我保护和防止感染的传播。⑤建立学习制度与防范工作检查制度,做到深入人心,防范工作落实到位。
3.4 防范效果分析
建立并落实防范机制后,发病率明显降低。小儿呼吸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由14.3%降至8.4%,效果极其显著(P < 0.01),其中护士构成比由16.3%降至9.5%,其次实习医生由15.4%降为9.3%,住院医生由12.3%降为7.3%(P 均<0.01);而护生的医院感染率由9.2%降为4.2%,效果显著(P < 0.05)。虽然小儿呼吸科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由14.3%降至8.4%,但仍高于其他科(4.2%),其原因与实际工作量大、人员编制相对不足、感冒时难以做到及时请假或调休等有关。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小儿呼吸科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源,孙代艳,丁国萍. 1222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38—439.
[2] 刘大钺,杨永洁,刘建明,等. 2007~2009年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13—31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