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味治疗老年失眠症31例(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校正χ2=18.7,*P < 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仅3例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对照组出现头昏4例,记忆力下降2例,困倦乏力5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64岁,农民,于2009年1月17日初诊,主诉:患者因失眠1年、加重5 d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夜间入睡困难,每夜睡眠大约3 h左右,且睡后易醒,重时整夜不眠,伴心烦,头晕心悸,神疲,口干津少,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心肾不交型不寐,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养心安神。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味治疗。药用:熟地黄24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泽泻10 g,丹皮10 g,茯苓10 g,黄连6 g,肉桂3 g,酸枣仁30 g,合欢皮10 g,夜交藤30 g,麦冬10 g,百合10 g,丹参30 g,每日一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分服200 mL,六剂后夜眠达4 h以上,续服二十剂,夜眠达6~8 h,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的范畴,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难眠。中医学认为,失眠多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导致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致失眠。失眠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人到老年,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肾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易致夜寐不安,故老年失眠症多以虚证为主。《内经》曰:“年过四十,阴气自半矣。”由于年老肾衰,肾精不足,肾水尤其匮乏,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则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不交,扰乱心神,神志不宁而致失眠心烦、心悸等一系列症状。故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说:“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烦躁,此心肾不交耳。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景岳全书·不寐》说:“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古今医案》也提及:“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亦不得眠。”故本病病机是阴阳失调、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老年失眠发病的关键,冶疗上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为法,笔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味治疗。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源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症直决》,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三药配合,肝脾肾并补,是为三补;泽泻利湿泻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的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是为三泻。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以补,以补肾阴为主,共奏滋肾益精之功。交泰丸是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方剂,源自明·韩懋的《韩氏医通》,方中黄连苦寒入心经,清降心火以下交肾水,肉桂辛热入肾经,温升肾水以上济心火,两者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清心降火除烦,引火归源,交通心肾。笔者在此基础上加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远志和麦冬、生地配合,滋阴清热,养心宁心安神,丹参、当归补血活血,养血安神,祛瘀通经,使气血冲和,经络通畅,诸药配合共奏滋肾降火、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之功,使肾气旺,精血充,阴平阳秘,阴阳交合,则神魂安定、不寐乃愈。药理研究表明[5],丹参、夜交藤、柏子仁、远志、麦冬、黄连、肉桂均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经过临床观察,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味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性失眠症有显著疗效,使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治疗结果显示,冶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治疗老年失眠症有确切疗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 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4.
[2]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