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13例患急性菌感染性腹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 < 0.05);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以及大便化验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患者在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腹痛出现的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酪酸梭菌活菌散;急性菌感染性腹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61-02
腹泻是我国婴幼儿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和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的改变和大便次数的增多,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1]。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为6个月至2周岁的婴幼儿,且主要为急性菌感染型腹泻,多发于夏季和秋季[2]。急性菌感染型腹泻不仅会造成患儿的消化系统功能的障碍,同时也会使其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受到损害,从而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所以一旦患有该疾病需尽早治疗[3]。为了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急性菌感染型腹泻的方法,本文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菌感染性腹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09年 2 月~2011年 2 月收治的儿童腹泻患者113例,其中男65例,女48例;年龄 3个月~5岁, 平均(2.3±1.8)岁; 发病天数(1.3±0.7) d。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和脱水,其中有52例伴有发热症状。所有患者均做过皮试确定对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不过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温、腹泻程度以及其他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剂量为(50~100)mg/(kg·d),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的速率为18~20滴/min。酪酸梭菌活菌散的剂量为500 mg/次,3次/d,给药方式为温水50 mL口服。对照组单纯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防止脱水,同时补充电解质以保持患者的水盐平衡及酸碱平衡。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根据1998年全国小儿腹泻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72 h内患者的大便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72 h内患者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的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72 h内患者的大便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没有得到改善,全身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恶化。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主要包括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大便化验正常的时间。③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主要包括腹痛、肠鸣音异常、脱水以及饥饿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 < 0.05),说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见表2。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以及大便化验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在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3。观察组出现腹痛的比例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P < 0.05),在肠鸣音异常、脱水以及饥饿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急性菌感染型腹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在我国急性菌感染型腹泻的发病率约占小儿腹泻的30%[4]。目前的研究表明,急性菌感染型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为埃希菌、肠球菌、酵母菌、志贺菌和假单胞菌[5]。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药物,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会损伤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肠黏膜,从而给患者带来肠功能紊乱的隐患。由于上述原因,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使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该疾病[6]。
酪酸梭菌活菌散不仅能有效抑制和清除肠道内有害菌和毒素,同时保护肠道菌群的平衡,修复受损的肠黏膜避免抗菌药物破坏[7]。因此,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菌感染性腹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