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47356
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聂金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 方法 调查400例孕产妇,调查分娩方式,比较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的一般情况、新生儿体重等。 结果 顺产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比较,新生儿体重、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顺产、新生儿体重过重、产钳助产及孕期发生尿失禁可能是引起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分娩方式;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94.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05-02

    尿失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充溢性四类,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为最常见类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患者在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自主的尿液渗漏[1]。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在产妇和绝经前女性中此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产后尿失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我们选择了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妇女,对其相关的产科因素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可能引起产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42 d复查的孕产妇400例,入选条件为:①初产、单胎、足月;②年龄23~40岁之间;③无心肝肾等慢性疾病;④无手术史;⑤孕产妇知情同意。对400例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完整填写资料且资料有效者共387例,其中剖宫产者141例、顺产者246例。387例孕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3±4.2)岁;平均分娩孕周 (39.5±2.1)周,其中尿失禁组57例,非尿失禁组330例。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进行问卷调查[2],由孕产妇独立填写,调查项目包括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疾病史等);还包括孕前、孕期及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状况;分娩方式、产钳、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与缝合、分娩镇痛、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产后加腹压活动情况,如咳嗽、便秘、仰卧起坐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产妇在腹部压力增加时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漏出。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疾病史等)、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与产科相关的因素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

    2 结果

    2.1 两组尿失禁发生率

    顺产者中尿失禁发生人数为42人,发生率为17.1%(42/246),剖宫产者中产后尿失禁发生人数为15人,发生率为10.6%(15/141),顺产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分娩方式可能是产后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

    2.2 两组患者发生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

    两组发生尿失禁患者的情况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比较,新生儿体重、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年龄、孕周、分娩镇痛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引起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

    将以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顺产、新生儿体重过重、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可能是引起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产后尿失禁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产后尿失禁是尿失禁中最常见的类型。国内有报道称[3],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率为20%左右,其中阴道顺产产妇的发病率较高。本文将顺产产妇和剖宫产产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顺产者中尿失禁发生人数为42例,发生率为17.1%,剖宫产者中产后尿失禁发生人数为15例,发生率为10.6%,顺产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说明分娩方式可能是产后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将被调查的孕产妇分为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等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顺产、新生儿体重过重、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可能是引起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剖宫产手术由于分娩过程不经过产道,对产妇的盆底肌肉和神经无损伤,故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较低,而阴道顺产对盆底肌的损伤几率大大增加。妊娠过程本身也会增加尿失禁的发生几率,这是因为妊娠过程中,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会引起胶原成分改变,导致体内的尿控机制受到影响。另外,子宫的不断增大也会导致患者盆底肌肉的机械性损伤,因此剖宫产产妇中也有部分患者发生产后尿失禁。关于产钳助产可能引起尿失禁的原因可能为产钳助产可能对患者盆底组织结构及神经存在损伤作用。有研究显示[4],产钳助产可能使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加倍。有报道称[5],新生儿体重> 4 kg者可明显增加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新生儿体重越大则对产妇盆底肌肉的压迫越严重。还有报道称[6],孕妇在孕期尿失禁的发生率也较高,孕期子宫增大、激素水平改变、盆底肌张力的下降、尿量及膀胱内压的增加等都是引起尿失禁的可能原因。

    本文还研究对比了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的年龄、孕周、分娩过程、是否镇痛等因素,其结果提示,这些因素对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包照亮,翟桂荣. 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11):311-313.

    [2] 张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