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47362
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张小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探讨手术方式的改进。 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实验组行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后进行半年至两年的回访,根据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愈69例,好转6例,治疗无效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患者58例,好转患者5例,治疗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84%,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χ2=5.14,P = 0.023);且二者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上,实验组手术后炎症反应很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虽然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对设备和相关操作者的要求较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高,但经本研究证实疗效确切,术中保留了鼻腔正常黏膜,减少了术中对组织的损伤和术中出血,降低了造瘘口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降低复发率,是一种简单而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慢性泪囊炎;鼻黏膜;生物胶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27-02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溢脓和溢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本病治疗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1]重新建立鼻腔与泪囊间的吻合通路。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术式,包括在激光辅助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等,但是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和医院设备的限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上难以推广。近年来笔者采用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患者均有溢脓溢泪等症状并以检查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所有患者术前冲洗泪道,且经检查无鼻腔畸形无鼻黏膜萎缩,无其它系统严重合并症,可耐受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 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将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实验组行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前1周冲洗患眼泪道并滴抗生素眼药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洞巾,将浸有肾上腺素、地卡因棉片塞入鼻腔达中鼻道进行鼻丘黏膜麻醉。①实验组手术过程:术眼侧鼻丘黏膜下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中鼻甲前缘附着点上方约5 mm做一弧形切口,在骨膜下分离,形成一黏膜瓣,将其上翻,塞入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暴露泪颌缝,以泪颌缝为标志用XP3000动力系统粗磨,磨薄上颌骨额突,用咬骨钳咬掉磨薄处骨质,造一直径1 cm大小骨孔,暴露泪囊,经上泪小点置入探针,撑起泪囊壁,近上缘弧形切开泪囊内侧壁,形成一黏膜瓣,泪道冲洗见液体从泪囊瘘口流出通畅。将上翻之鼻黏膜瓣复位,中间斜行剪开,其上瓣黏膜覆盖于骨孔上方骨面,下瓣黏膜则与泪囊粘膜瓣对位压迫。黏膜表面填充美乐胶,见瘘口形成良好。内镜直视下吸干净鼻腔积血,检查无出血。可吸收纱条填塞鼻腔。②对照组手术过程:常规消毒患侧眼及患侧颜面部,作泪囊区皮下及皮肤浸润麻醉以及筛前神经、同侧眶下神经、滑车神经阻滞麻醉;在患侧内眦部约0.5 cm处作一长约1.5 cm的弧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并暴露泪前嵴;沿泪前嵴内侧2 cm处切开骨膜,分离骨膜与泪囊并暴露泪囊窝,用弯止血钳在泪后嵴薄弱处向鼻腔方向压通一孔道 ,并用咬骨错将此孔扩大至1.1 cm×1.4 cm,从上泪小点处插入探针探察泪囊,用剥离刀在鼻腔黏膜及泪囊外切开作向前的∏形大瓣,用5-0号丝线间断吻合黏膜瓣,吻合口内置入带侧孔的导尿管,管的下端放置在腔内,上端压于前壁,并用丝线缝合固定,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混合液清洗泪道,褥式缝合皮下组织,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包扎术眼。③术后处理:术后视患者出血情况使用止血药物,常规静脉点滴抗生素5 d,抗生素眼药水滴眼,麻黄素滴鼻液滴鼻(3~4)次/d;术后第1天常规外科换药,术后第3天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混合液冲洗泪道,之后(1~2)次/周,可冲洗3~4次;对照组术后第6天拆线,10~15 d排除导尿管,实验组每周一次在鼻内镜下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血痂及肉芽肿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痊愈:患者溢脓、溢泪等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无异常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②好转:患者溢泪症状改善,溢脓症状消失,局部无异常分泌物,但是泪道冲洗不通畅;③无效:患者溢脓、溢泪等临床症状无好转,局部异常分泌物无明显减少,泪道冲洗不通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半年以上,150例进行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患者中,127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1例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治疗无效者12例,其中实验组治愈69例,好转6例,治疗无效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58例,好转5例,治疗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84%,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χ2=5.14,P = 0.023);且二者在术后炎症反应程度有明显差异(P < 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