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47411
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柴春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进行个体化系统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和情绪管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收入和职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影响显著(P < 0.05)。 结论 通过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个体的关怀,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依从性;健康教育;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34-03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居世界前列,7.18%的1~59岁人群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1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过2 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区。随着病程延长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增加,而3%~6%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1]。因此,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持续坚持以降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从而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保护肝结构及功能,已经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通过个体化系统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宣教,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诊断标准;年龄18~89岁;确诊慢性乙型肝炎病程≥2年。排除标准:肝硬化、肝癌及慢性并发症;精神或认知障碍;严重心血管、肾脏及其他慢性疾病。纳入男196例,女104例,年龄20~72岁,平均(31.73±5.38)岁,病程2~20年,平均(12.83±3.29)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病程、职业、医保报销及并发症等资料,并采用统一制定的抗病毒药物服药依从性评估表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包括按时服药、定量服药、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复查等4个方面,按时服药、定量服药每项分为完全不、偶尔是、基本是、完全是计0~3分;生活方式改善则依据教育干预前后对患者饮食、吸烟、饮酒、规律作息等项目改善程度分为0~3分,总分为0~12分;定期复查则以是否完成分别计1或0分。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以评价患者情绪管理情况[2]。

    1.3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1]指导用药和患者随访,并于诊疗同时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则进行个体化系统健康教育:①建立患者手册建档,详细记录管理方案和目标,包括所用药物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复诊时间、随访时间、控制目标及责任护士等,每次复诊和随访均详细记录病情控制情况。②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患者抗病毒口服药物治疗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药理药效、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注意事项及治疗目标的健康小讲堂宣教,强调科学用药治疗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避免滥用药物、擅自停药,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健康学教并对患者服药进行督促,并通过复诊和随访监督记录患者服药情况。③制定个体生活方式改善计划:通过健康小讲堂宣传饮食注意事项和禁忌,倡导科学膳食,提供通过膳食平衡搭配制定的三餐健康食谱供患者参考和执行;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和工作学习安排为患者制定科学规律作息时间计划,保证充足休息和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患者体能和体质的提高,增加免疫力;通过调查患者吸烟、饮酒的情况劝诫患者戒烟、酒,并提供戒断治疗的帮助。④重点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给予心理建设辅导,对干预前心理状态评估问题较明显的患者,重点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疏导,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理解,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社会支持,树立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

    1.4 评价标准[2]

    教育3个月后进行评价。按时服药、定量服药、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复查等4项总分为0~16分:0分为依从性差,1~6分为依从性较差,7~11分为依从性一般,12~15分为依从性较好,16分为依从性好。情绪管理HAMA<7分为正常;7~14分为有焦虑可能;15~21分焦虑;22~29分为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HAMD<8分为正常;8~20分有抑郁可能;21~35分抑郁;>35分严重抑郁。干预后依从性总分较干预前升高>50%为改善,升高18%~49%为进展,升高<18%无效;HAMA或HAMD得分较干预前下降>50%为改善,下降18%~49%为进展,下降<18%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