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651
早期动脉血碱剩余、二氧化碳分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周夷霞  方建江  何旭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血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 年1 月~2012 年9月我院救治的6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30 d时结局,将口服百草枯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动脉血碱剩余、PaCO2的差异,高低碱剩余组、高低PaCO2组早期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低PaCO2组30 d病死率、乳酸值高于高PaCO2组,BE水平明显低于高PaCO2组。低BE组30 d病死率、入院时乳酸值高于高BE组,入院时PaCO2水平明显低于高BE组(P < 0.05)。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就诊时BE、PaCO2、乳酸和入院12 h BE预测30 d病死率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675、0.836、0.912。 结论 早期碱剩余、PaCO2是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动脉血碱剩余;PaCO2;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58-03

    百草枯中毒致死剂量小,对全身各个器官均有极强的毒性,临床病程进展快,临床上死亡率很高。目前临床中笔者发现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二氧化碳分压对预后有极好的判断价值,现将我院治疗的67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 年1 月~2012 年9月我院急诊监护病房( EICU)、监护病房(ICU)、肾内科、消化科救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入院后30 d时结局,将口服百草枯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60±11.35)岁,有基础疾病者2例,服毒剂量(9.00±5.40)mL,服毒后(21.18±28.40)h来就诊。死亡组46例,其中男20 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90±17.76)岁,有基础疾病者3例,服毒剂量(64.76±54.25)mL,服毒后(23.95±31.18)h后来就诊。

    1.2 治疗方法

    给予去除污染衣服,清洗皮肤,彻底洗胃,导泻,补液,抗感染,保护肝肾功能,血液透析,早期给予激素以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综合对症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或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2 h时动脉血气分析的碱剩余及二氧化碳分压。②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12 h血乳酸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67例,其中30 d死亡46例,病死率68.6%,死亡组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4.72±3.70)d。两组患者男女性别差异、年龄及就诊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服毒剂量(64.76±54.25)mL明显高于存活组(9.00±5.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12 h动脉血BE、PaCO2、乳酸水平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