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978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6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陈红莉
第1页

    参见附件。

     2.5 治疗和预后

    15例EG患者予以口服强的松(20~40) mg/d治疗,于2~7 d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好转,6例腹水患者2~3周后腹水逐渐消失,数周后随着症状缓解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降至正常后停用,1例因有糖尿病基础疾病,故未用激素,仅予以抗过敏、抑酸、控制饮食等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亦渐降至正常。上述病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4例停用激素后病情反复,重用激素治疗后仍然有效。

    3 讨论

    EG于1937年由Kaijser[3]首次报道,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并与哮喘一样有遗传学背景[4]。本组43.75%的EG患者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和过敏性疾病史,与文献报道一致,支持本病与变态反应有关的观点。

    EG患者多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无特异性,与其他消化道疾病引起的症状区别不大,是导致误诊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以此作为明确诊断EG的依据。EG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与嗜酸粒细胞浸润到胃肠壁的范围和深度不同有关。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是EG的重要特点和诊断EG的重要线索。本组病例中77.8%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5],而且随着激素的应用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嗜酸粒细胞计数亦明显下降,并且治疗前后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中3例外周血EOS在正常范围,提示外周血EOS正常时并不能排除此病,因此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并不是诊断本病的必要条件。本组5例患者的腹水检验其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8例骨髓检查均示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这两项检查为EG诊断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排除恶性淋巴瘤、嗜酸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可能。

    EG内镜检查没有特异性表现,但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本病,且内镜及病理检查可与肿瘤及其他疾病相鉴别。黏膜活检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嗜酸粒细胞浸润(>20个/HP)是确诊EG的依据。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呈局灶性分布,在可疑病变部位作多点活组织检查(至少6点)可有效提高诊断率[6]。部分患者内镜下无异常表现,但常规多点活检仍然可以发现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故对怀疑EG者,即使无异常内镜表现也应多点活检[7]。有时1次活检阴性尚需再次内镜活检。内镜下黏膜活检对EG黏膜型和混合型的诊断意义较大,但对浆膜层或肌层病变的诊断价值却不大,有时必须经手术和腹腔镜作病理确诊。Andriulli A等[8]研究表明超声内镜下见病变部位的胃壁明显不对称性增厚,并为低回声表现,能用于确定肌层或没有腹水的EG浆膜层是否受累。

    另外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CT征象如分层状肠壁增厚、肠黏膜皱襞粗大、坏死性肉芽肿的环形强化等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病变检出率较高,但上述征象却无特异性,CT所见的征象可用于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相鉴别。黄韶辉等[9]则研究表明,CT检查结合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对该病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饮食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EG的主要方法,Verheijden等[10]推荐通过皮肤划痕试验以证实对何种食物过敏。激素是治疗EG的有效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症状的同时,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恢复正常,有研究报道连续6~8周使用类固醇(20~40) mg/d,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11]。另外同时还可应用抗过敏药物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最近有报道[12]伊马替尼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中非常有前景。并发胃肠梗阻者应先采取保守治疗,无效时方考虑手术治疗。本组15例确诊后均服用强的松10 mg/d治疗,3~7 d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EG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虽可反复发作,但多数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Talley NJ,Shorter RG,Phillips SF,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mucosa, muscle layer, and subserosal tissues[J]. Gut,1990,31(1):54-58.

    [2] Klein NC,Hargrove RL,Sleisenger MH,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 Medicine,1970,49(4):299-319.

    [3] Kaijser R. Allergic disease of the g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urgeon[J]. Arch Klin Chir,1937,188:36-64.

    [4] 刘懿.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M]. 第1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23-2025.

    [5] 宋洋,张定国,朱惠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 23-26.

    [6] 蒋剑明,王向东,刘斌,等.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27例临床资料分析[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 31(11):1067-1068,1076.

    [7] 李静,王帮茂,张洁,等.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24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 17(36): 3760-376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