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颅内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65例为闭塞组,分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无体征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计算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闭塞组根据NIHSS分组,分析RVACA、RVPCA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闭塞组ACA、PCA流速及RVACA明显高于健康组(P < 0.05);无体征组、TIA组RVPCA较健康组高(P < 0.05);闭塞组RVACA、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 < 0.01)。 结论 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是MCA闭塞代偿的重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脑缺血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TCD;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 R743;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57-0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30%~7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1]。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最大分支,供应大脑半球约80%的血液,为颅内血管中最易发生狭窄与闭塞的部位[2],且MCA处于Willis环之外,其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极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本研究采用TCD对经DSA证实的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的颅内软脑膜支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及神经内、外科住院经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发病时间≥3个月的患者65例为闭塞组,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42~83岁。选取同期颈动脉彩超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排除颅内外血管病变5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为能准确的检测,两组不包括以下患者:并发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颞窗穿透不良的患者;双侧ACA发育不对称患者。
1.2临床分组
闭塞组共65例,分为①脑梗死组:46例,临床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并经头颅MRA证实有脑梗死灶;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1例,临床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发作时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③无体征组:8例,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其中3例有不典型的头晕头痛。闭塞组均根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有无凝视、视野缺损、面瘫、肢体活动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语言障碍、构音障碍、忽视进行。评分范围为0~34分。0~1分表示正常或接近正常,2~4分表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15分表示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6~20分表示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20分以上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
1.3 仪器与方法
TCD检查采用德国DWL Multi-Dop X2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由有3年以上TCD操作经验的医师进行,按照标准TCD检测方法,调整好探头角度及探测深度,经颞窗常规探测两侧MCA主干(M1段)、ACA交通前段(A1段)、PCA交通前段(P1段),均经压颈试验证实。
1.4 检测参数
①收缩期峰值流速(Vs):检测闭塞组患侧ACA、PCA峰流速,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②以健康组统计的ACA、PCA峰值流速平均值作为参照,闭塞组患侧ACA、PCA峰值流速超过参照定为流速增快。③两侧VACA比值(RVACA):闭塞组计算方法,RVACA=(患侧A1段Vs)/(健侧A1段Vs);健康组计算方法:RVACA=(左侧A1段Vs)/(右侧A1段Vs);④两侧VPCA比值(RVPCA):闭塞组计算方法:RVPCA=(患侧P1段Vs)/(健侧P1段Vs);健康组计算方法:RVPCA=(左侧P1段Vs)/(右侧P1段Vs)。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ANOVA)、LSD-t检验等。
2 结果
2.1 闭塞组患侧与健康组任意一侧ACA、PCA 峰流速对比
闭塞组患侧ACA、PCA峰流速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闭塞组与健康组ACA、PCA流速增快比较
以健康组ACA峰流速(75±13) cm/s,PCA峰流速(57±11)cm/s为参照,即ACA峰流速超过88 cm/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