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2689824
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剂量组39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0.5 g/kg; 大剂量组37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1.0 g/kg,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48 h、72 h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游离抗体试验转阴率、需要换血人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人数、听力筛查通过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次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 溶血病与中剂量IVIG疗效相当。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静脉;ABO血型系统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38-03
, 百拇医药
    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廖景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剂量组39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0.5 g/kg; 大剂量组37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1.0 g/kg,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48 h、72 h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游离抗体试验转阴率、需要换血人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人数、听力筛查通过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次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 溶血病与中剂量IVIG疗效相当。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静脉;ABO血型系统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38-03

    新生儿溶血病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短时间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由于新生儿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差,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发生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在常规治疗(光照疗法和白蛋白)的基础上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IVIG) 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了换血,降低了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同时,IVIG的临床使用非常复杂,涉及因素较多,临床上IVIG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过敏反应、全身反应、损害肾脏、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副作用,安全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特别对于各器官脏器功能尚不成熟的新生儿。临床如何灵活使用,使得最小剂量IVIG发挥最大限度,值得注意和探讨。本文中我们研究比较不同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为合理使用IVIG提供依据,应用剂量主要有两种(0.5、1.0 g/kg),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6例,均为足月胎龄儿,且无缺氧、脱水、发热、高渗血症、高碳酸血症、感染等其他疾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母子血型不合,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2],且出生24 h内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即血清总胆红素≥220 μmol/L(12.9 mg/dL)。单剂丙种球蛋白0.5 g/kg为中剂量组39例,其中A型血19例,B型血20例; 单剂丙种球蛋白1.0 g/kg为大剂量组37例,其中A型血20例,B型血17例;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双面蓝光照射、白蛋白、纠酸、酶诱导剂等治疗3 d。IVIG用量:早期(2009年7月前)患儿在出生24 h内单剂加用IVIG1.0 g/(kg·d),近期(2009年7月后)患儿在出生24 h内单剂加用IVIG 0.5g/(kg·d)。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动态监测胆红素,达到换血水平予以换血,治疗3 d复查游离抗体试验,出生3~5 d进行听力筛查。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样本均数行t检验,采用方差分析行同组间比较,样本率采用χ2检验,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胆红素值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48 h、72 h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每组中治疗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治疗后24 h胆红素值上升,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72 h胆红素值显著下降。

    2.2 治疗效果

    两组患儿游离抗体试验转阴率、需要换血人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人数、听力筛查通过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http://www.100md.com
    2.3 IVIG 副作用

    大剂量组2例出现过敏性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中剂量组中无一例出现发热、头痛、过敏、血黏度增高、肾功能损害、传染血源性疾病及拒奶等副作用。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O型产妇,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且第一胎即可发病。新生儿溶血病可引起黄疸、贫血等,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2]。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为:该病是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靶细胞是新生儿红细胞,致敏的红细胞表面有IgG抗体,效应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IgG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IgG抗体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新生儿ABO溶血病绝大多数可通过光疗、白蛋白治疗达到治疗目的,但部分病例病情重,黄疸出现早,进展快,亦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或需要换血治疗。而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则可阻断溶血的进展,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临床上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已达成共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IVIG 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作用机制:外源性Ig Fc片段可竞争性与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Fc受体结合,增加抑制性受体FcyⅡB的表达,降低吞噬能力,抑制固有免疫。Fc受体的阻断也能抑制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3],从而阻断溶血过程,减少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产生减少。, 百拇医药
------
    廖景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剂量组39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0.5 g/kg;大剂量组37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1.0g/kg,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h、48h、72h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游离抗体试验转阴率、需要换血人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人数、听力筛查通过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与中剂量IVIG疗效相当。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静脉 ABO血型系统

    【分类号】R722.1

    新生儿溶血病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短时间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由于新生儿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差,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发生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在常规治疗(光照疗法和白蛋白)的基础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