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0例临床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
但是,在呼吸机辅助治疗中不同的通气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所不同[9]。常规方法是使用较大的通气量来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患者肺部损失以及气压伤,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相关学者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提出肺通气的原则应为“小潮气量,最佳PEEP”[10]。在本研究也发现通过保护性的肺通气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204.
[2]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3] 乌立晖,徐志飞,孙耀昌.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324-326.
[4]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5] 陈洪波.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59-60.
[6] 付明磊.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9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45-146.
[7] 邢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51-2453.
[8] 李守渡,高春民. 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6例的诊治与预后[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8):3595-3596.
[9] 彭木开.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69.
[10] 母春华,李薇薇,高家敏. 严重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76-77.
(收稿日期:2013-05-2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