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颈动脉外膜剥离血管出血的动物模型(2)
第1页 |
参见附件。
Kunio等[3]、Rall等[4]采用单纯的外科手术锐性损伤血管导致血管出血。该手术方法难度较大,由于器械直接损伤血管全层,操作过程中易导致动脉瘤形成、血管直接破裂,出现不可控制出血。国内牟华明等[5]也曾尝试采用刀片刮除的方法去除血管外膜,由于刀片刮除外膜对血管牵张作用强,易刮伤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出血。在预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发现器械直接锐性刮剥血管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迅速、出血量大、无法定量测定、实验动物迅速死亡。
汤月霞等[9]、胡远程等[10]采用胶原酶消化血管外膜方法,发现胶原酶消化血管外膜30 min后,血管外膜变为白色,HE染色下发现外膜较消化前明显疏松,容易用器械钝性剥离。剥离至外膜白色疏松组织消失的程度,HE染色下发现外膜基本剥离干净。
本实验采用胶原酶消化+眼科镊剥离血管外膜方法,使血管结构破坏,导致血管出血。考虑到实验的操作性、实验数据的量化,我们选取了供血丰富、分支较少、位置相对表浅易暴露的兔颈动脉,在预实验过程中发现兔颈动脉较腹主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便于操作,暴露充分,对周围组织影响小,出血量可达满意效果。
1g/L浓度组实验侧60 s渗出量与阴性对照侧相差不大,通过HE染色发现,血管外膜仍残留部分结缔组织,外膜滋养血管未裸露,提示1g/L浓度胶原酶消化血管外膜不彻底,经眼科镊钝性剥离后,血管无明显出血。2 g/L胶原酶组实验侧60 s渗出量与阴性对照侧有显著差异,HE染色发现,血管外膜结缔组织剥离彻底,外膜滋养血管广泛裸露,内膜及中膜无破坏,提示2 g/L胶原酶消化外膜彻底,经眼科镊钝性剥离后,外膜滋养血管广泛出血,出血量稳定,且有统计学意义。4 g/L浓度组60 s出血量已超过纱条吸附液体量,且血管破裂,实验动物迅速死亡,提示4 g/L胶原酶消化外膜过度。
综上所述,2 g/L胶原酶消化+眼科镊钝性剥离血管外膜可导致外膜滋养血管广泛破坏,而血管中膜及内膜结构未破坏,出血量及出血速度稳定,实验操作可重复性及操作性好,因此可以成为一种评估局部止血药物效果的稳定、理想的出血模型。
[参考文献]
[1] Vuceli D,Pesko P,Stojakov D,et al. Systemic hemostatic drugs[J]. Acta Chirurgica Iugoslavia,2007,54(1):177-195.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