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706738
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尿液中的蜡样管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王中全 巩姣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3讨论

    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管型是尿沉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和现在的分类非常相似。蜡样管型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外观,易让人想起融化的蜡,而在肾脏疾病中蜡样管型的检出频率至今尚无文献报道。临床对蜡样管型的理解只停留在教课书上,本文结果证实了蜡样管型可能与广泛的肾脏疾病相关联,常见的有急性肾损伤(AKI)、快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4]。

    据文献报道,临床给予呋喃苯胺酸治疗后可发现透明管型[5],在狼疮性肾炎复发患者中发现含有红细胞或白细胞的管型,从而使其成为狼疮性肾炎复发诊断的敏感指标[6]。有文献证实在IgA肾病患者中如果发现透明-颗粒管型,则预后不好,从而为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增加了一项有效的指标[7]。也有报道称,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型的出现与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升高和蛋白尿显著相关,肾穿刺活检可见到一些病理改变,且这些指征的出现提示肾脏预后较差[8]。有学者报道在增生性肾小球疾病中可出现更高频率和数量的红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9],与之相比,在非增生性肾小球疾病中,脂肪管型更多一些[10]。Nakayama等[11]在2008年发现,在IgA肾病患者中,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和脂肪管型与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其增多与肾脏预后较差有关。Chawla等[12]在2008年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