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 组,每组50例。头痛、头昏92例,反应迟钝76例,精神症状65例,对侧肢体轻瘫86例,锥体束征阳性70例。有明确外伤史90例,病程3周~4个月。头颅CT扫描诊断病变部位结果显示A组:额颞顶部41例,延及枕部9例。单侧45例,双侧5例,中线结构移位>1 cm 35例,血肿量60~180 mL,平均105 mL。B组:额颞顶部42例,延及枕部8例。单侧43例,双侧7例,中线结构移位>1 cm 36例,血肿量60~190 mL,平均110 mL。A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30~86岁,中位数年龄68岁,其中60岁以上40例(80%)。B组男42例,女8例,年龄31~88岁,中位数年龄69岁,其中60岁以上42例(84%)。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传统方法钻孔引流 局麻或加基础麻,钻孔点根据术前CT片定位选择额、顶部血肿最厚处各做4 cm长直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分别置入10号软硅胶管,并多个方向摆管探查注水冲洗,直至冲洗液基本澄清,缝合切口,低位引流管持续闭式引流,术后24~48 h行头颅CT复查,2~3 d拔除引流管。
1.2.2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 手术材料: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YL-1型针钻一体硬通道管),规格:长2 cm,直径0.3 cm,数量2条。手术操作规程:局麻或加基础麻,采用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YL-1型硬通道管),选取2条长2 cm规格的钻头,分别在额顶部(即血肿的前、后部)血肿较厚处,经皮微创钻孔进入硬膜下血肿腔。头皮只有直径0.3 cm点状穿刺损伤。通过双管前后交替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置换血肿液。双管均不安装粉碎针,形成“空心管”,可以确保引流畅通,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彻底排出,减少血肿的复发。冲洗引流液转清后拔除顶部管,保留额部管作术后引流。术后24~48 h行头颅CT复查,2~3 d拔除引流管。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