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709179
血小板与白细胞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郭向东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WRI评价肝纤维化的最优截点以及最优截点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纤维化患者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肝纤维化组白细胞、性别、年龄与病毒携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血小板和PWRI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展会引起肝纤维化,尤其是绝大多数CHB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纤维化,其中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癌变。在发展到肝硬化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肝纤维化过程[3]。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慢性HBV感染但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患者,我们通常认为不需要治疗,但其中肝组织学符合“健康携带者”表现的仅占10%~25%[4]。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提出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中,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但肝组织学显示炎症活动度分级G2及以上或肝纤维化分期S2及以上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因此,早期发现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变,予以抗病毒治疗可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效果。

    国内外多个指南都推荐肝脏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1,5],以确定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潜在治疗对象。尽管肝活组织检查操作简便,相对安全,但肝活检费用高,且为有创性检查,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创伤性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