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710666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张洲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小肝癌目前临床上指的是直径小于3 cm的单发或多发,表现为向外膨胀性生长的结节病灶。组织学上大多肿瘤边缘有包膜,边界清楚,内部常见脂肪变性,有血管侵犯,早期小肝癌分化程度较高[6-8]。目前判断肝硬化后肝内小结节的性质主要依靠无创影像学检查[9]。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非创伤性手段主要有增强的腹部CT、腹部MRI等,但是由于小肝癌在疾病早期基本表现为3~5 mm的微小病灶,CT、MRI对其敏感性不高,故诊断小肝癌十分困难。

    本研究发现造影前评定为恶性的病灶仅为5灶,对于临床上十分难以确诊为小肝癌或有很高的漏诊率而经造影后评定为恶性的病灶为84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对病灶的诊断率。有研究[10,11]指出超声造影相对于常规二维B超检查,不仅能增强肝脏的二维超声图像,还能明显提高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间的血流灌注。有学者发现[12]常规二维B超下对于>5 cm的肝癌病灶多表现为圆形弱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晰,晕征为典型的表现,故诊断肿瘤声像图并不困难,但直径<3 cm的小肝癌在肝硬化图像下常无典型的晕征,而且部分小肝癌病灶表现为高回声,且早期肝癌以门静脉血供为主,与其他类型的结节比较,易误诊为良性硬结节。我们此次使用第二代SonoVue超声造影剂,通过持续成像获得肿瘤血管不同灌注时相的变化,可明显提高捕获小肝癌病灶血管灌注的特征,对在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作出极有价值的早期诊断[13]。超声造影技术的进步和新型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对肝脏肿瘤新生血管和血流灌注特点的检测能力,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病灶内新生动脉血管增多,病灶逐步由正常肝组织的门脉供血为主过渡到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病灶动脉相整体增强,门脉相或延迟相消退为低增强被普遍认为是肝细胞癌的典型血流灌注模式[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