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706040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非杓型血压的预测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张金强 刘可威
第1页

    参见附件。

     其次,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过程,炎症反应占主导地位。许多研究利用白细胞及其亚型作为炎症标志物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预后。NLR是整合了两种白细胞亚型的复合预测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观察研究报告中提示,NLR比其他任何单一的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11]。NLR作为预测因子的优势可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①通常的生理条件下,比如脱水状态或在体外的血液样本可能会影响到白细胞各亚型的绝对值,而对NLR影响相对较小;②NLR是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免疫途径的比值。本研究也证实,NLR是非杓型血压预测的独立因子,与Sunbul M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同时也提出PLR是与非杓型血压的预测密切相关。虽然我们也发现非杓型血压患者PLR显著上升,但未能证实其对非杓型血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AUC<0.7),考虑可能因为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且样本相对较小,可能因此受到各种固有的不可预知的混淆因素干扰有关。

    综上所述,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住院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且RDW、血小板计数、NLR及PLR均显著升高,其中RDW≥14.1%以及NLR≥1.9是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未来需增大观察样本,按照患者的个体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分层详细研究,以找寻到最有效的预测因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