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15期
编号:12560307
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5期
     首先血液的高凝状态,通常由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的肾损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较高,在合并感染时,凝血功能产生亢进,使血液一直处于高凝状态。透析超滤后患者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升高。某些患者需无肝素透析。再者因某些原因,患者必须进行透析但不适宜应用肝素时,会进行无肝素透析治疗。其次操作中抗凝不当,肝素用量不足或肝素泵未启动等,会导致血流量不足,上机后血管出现血流不足,且不能及时建立体外循环,在血液停止流动时容易凝血。最后,实验研究显示透析前透析管路混有空气,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透析中在透析装置系统输血、蛋白等也会导致患者在透析后出现透析器凝血情况的发生。如果血液有形成分增加,并粘在透析器上,也很容易造成凝血。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PT和FIB值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APTT和TT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液透析后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vWF、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D-二聚体治疗前阳性率50%,治疗后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FIB、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vWF、D-二聚体等指标的定期监测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