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35期
编号:12747479
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5期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天然和获得性耐药机制,耐药性强且耐药机制复杂,对不同抗菌药物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现有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涉及的耐药机制主要有5种,即外膜通透性下降、主动外排作用、产生灭活酶、生物被膜形成、作用靶位改变等[9,10]。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是具有配体特性的孔道蛋白,是碳青霉烯类药物进入菌体的特异性通道,而OprD突变或缺失以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产头孢菌素酶(AmpC)被认为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机制[11,12];同时主动外排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根据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推测铜绿假单胞菌至少有12种主动外排系统,目前已通过基因检测发现7种,外排泵之间在严密且复杂的调控机制下协同作用,可将进入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体外;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可以将菌体包裹,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方式,研究表明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药物诱导无关[13,14]。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往往是多种耐药机制相互协同的结果,不同耐药机制之间也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有关耐药机制及其相互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本研究表明虽然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