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穿孔1例处理(2)
术后当晚患者体温降至36.6℃,WBC 10.9×109/L,中性粒细胞88.7%,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继续予以禁食同时每天给予头孢唑肟2.0 g,q8h静脉滴注和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滴注,连续1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腹痛及腰痛情况和大便情况。术后3 d体温一直在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周CT显示肾周及膈下气体明显减少。术后半月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各项检验指标正常,予以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钛夹及尼龙绳均已脱落,创面以瘢痕方式愈合。3 讨论
3.1 穿孔原因
一般认为术后超过6 h的穿孔为迟发性穿孔[6]。Gedebou等[7]统计显示于肠穿孔后超过24 h再行修补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18%和33%。如不及早发现,则会产生严重后果。本例患者在术后41 h才发生穿孔,可能因术中操作使用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电热穿透肠壁致组织失活而导致肠壁半透壁损伤[8]。如果是透壁损伤即在术中形成穿孔,半透壁损伤则在肠腔压力或腹腔压力增加(如不适当的活动、进食等导致肠腔产气增加等)的情况下可能形成迟发性穿孔[9]。一般情况下,对≥1 cm的息肉都会采用黏膜下注射和(或)钛夹夹闭[10],对≥2 cm或粗蒂及广基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后再行电切[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