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9期
编号:12876349
远端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9期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hs-CR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4天后B组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物治疗加后适应治疗更能降低急性脑梗死hs-CRP水平。见表2。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每年被夺走生命人数已突破350万,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大众健康的“第一杀手”。缺血适应这个概念是在1986年由美国的murry博士率先提出的,1993年,Przyklenk提出了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经常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有效的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3]。

    温昌明等[4]在研究中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有病情评估的作用。侯书敏等[5]也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可客观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马丹等[6]研究发现血清hs-CRP的水平与脑梗死的病情演变相关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