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18期
编号:12962964
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为A组、B组,且每组均为20例,A组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随访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9.8±1.1)cm、(17.9±1.6)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5.9±68.3)mL、(568.2±93.4)mL,A组显著优于B组,而其手术时间分别为(85.2±12.5)min、(73.1±11.4)min,B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A组和B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骨折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二者各有优缺点,可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股骨髁骨上骨折;老年患者;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8-0073-03

    股骨髁上骨折属于常见临床损伤,有效治疗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在于正确复位并在骨折的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期间维持位置不变[1],术中对操作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难度较大。基于患者的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造成,病情复杂,而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较差,故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意义重大。既往治疗经验表明,通过特殊器械的辅助应用,有利于内固定操作中程序的简化和稳定性的增加。本文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为A组、B组,且每组均为20例。A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4岁,平均(75.1±2.9)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其中,交通意外10例、跌伤2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砸伤3例。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A2型和A3型的患者分别为8例、10例、2例。B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5~86岁,平均(75.9±3.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其中,交通意外9例、跌伤3例、高处坠落4例、重物砸伤4例。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A2型和A3型的患者分别有7例、10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年龄≥65岁;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认为股骨髁上骨折,属于闭合性损伤,具有手术适应证,且对治疗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1.2.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属于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的患者。

    1.3 方法

    1.3.1 A组 A组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经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股外侧做一切口,在骨折处有限切开,行常规复位及临时固定,在患者的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之间的位置作一小切口,依次将髌韧带、关节囊切开之后使股骨髁间暴露在操作视野中,选择在后交叉韧带止点前5 mm处开口,扩髓、置髓内钉,依次锁定骨折近端钉和远端钉,使主钉钉尾到达股骨髁间软骨下5 mm处完成。

    1.3.2 B组 B组患者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法麻醉后,绑止血带,并在患者的股外侧做切口,经股外侧肌、股直肌间入路,股骨髁充分暴露后实施复位,并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固定期间维持良好对位对线,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都用3~4枚螺钉分别固定,必要时行植骨处理,负压引流,缝合切口[2]。

    1.4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经12~24个月的随访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其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按照Bristol标准进行评价[3]:以末次随访时患者完全无疼,膝关节的屈曲度>130°,伸直<15°,且无行走障碍的情况为优;以患者偶有疼痛,120°40°为差。恢复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9.8±1.1)cm、(17.9±1.6)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5.9±68.3)mL、(568.2±93.4)mL,A组显著优于B组,而其手术时间分别为(85.2±12.5)min、(73.1±11.4)min,B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百拇医药(兰伟斌 涂学招 邱汉民 邱永荣 林天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