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25期
编号:12950125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5期
     俯卧位,头部置于橡胶软垫上,8 kg颅骨牵引,颈部前屈,将手术床调整为头高30°位。枕颈部后正中切口,切开项韧带,分离枕下肌群,暴露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保护颈2神经根和周围静脉丛,显露枢椎椎弓峡部,选定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为椎弓根钉穿刺点,依次钻孔、攻丝并拧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选择寰椎后弓后对应侧块中心点的部位为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依次钻孔、攻丝并拧入合适长度寰椎侧块螺钉。合适长度连接棒连接寰、枢椎弓根螺钉的尾部,不做寰枢椎间的植骨,配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1.4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术后24~48 h根据伤口引流量择期拔除伤口引流管,去除引流管后可在颈围保护下正常下地活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良好后尽早取出内固定器械。本组患者,取出内固定时间范围为术后8~15个月,平均(11.5±2.1)个月,取出内固定后嘱患者行颈项肌及颈部运动功能锻炼。

    1.5 观察指标

    术后末次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颈椎活动度及颈椎JOA评分[1](按照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感觉及膀胱功能进行汇总评分,分值范围0~17分)。颈椎术后恢复情况按照颈椎术后Epstein标准[3]评价:优: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良:症状明显减轻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