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药坐浴方案治疗肛周疾病术后肛门水肿的临床研究(2)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bathing; Perianal diseases; Anal edema; Pain degree肛门水肿是肛周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多数是由手术的反复牵拉、刺激和术后填塞物过多造成肛门周围血液、淋巴回流障碍,影响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1,2]。肛周疾病术后切口多为开放性,加上粪便刺激和肠内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影响[3],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因此,术后创面的处理是肛周手术的延续,是治疗的重要一环[4,5]。我院自拟方剂参花洗剂方在缓解肛周疾病术后肛门水肿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不同的坐浴方案进行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肛周疾病术后并发肛门水肿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74例,平均年龄(50.2±6.1)岁,平均切口数(1.93±0.41)个,根据坐浴的温度及频次不同分为A、B、C、D四组,每组40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切口个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庤、肛瘘、肛周脓肿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