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47873
参附救心汤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期
     3 讨论

    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1]显示,心血管疾病占我国居民病死率的40%以上,成为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心力衰竭则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共同归途”。心力衰竭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统计,仅2007年用于支出百万心衰患者的治疗费用超过330亿美元。因此,心力衰竭的防治是当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现临床已充分认识到“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室重构”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力衰竭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与心室重塑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的结果,而血流动力学障碍只是心衰的临床表现形式,因此临床治疗上已从之前“利尿、扩血管、强心”的血流动力学干预模式转变到“拮抗神经内分泌亢进, 阻止心室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并形成了以“ACEI/ARB+β-blocker+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金三角”治疗方案,治疗目的也从改善短期的血流动力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策略[5]。而近来研究还表明,中枢神经激素及其调控机制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6]。

    中医学没有“心衰”病名,但在相关文献中却有心力衰竭的诸多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出“水停心下……”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