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46087
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可行性与发展(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期
     1.3.3 初步经验 (1)操作孔不可过高(多为4、5肋间),否则将导致隆突下淋巴结清扫不便,观察孔一般较低(多为7、8肋間),可避免镜头与器械相互干扰,操作孔切口要紧贴肋骨上缘垂直进入,若斜行进入则会在皮下形成隧道,这样会阻碍器械进出并且会限制操作角度[15];(2)因仅保留一个操作孔,各种器械进出时容易相互干扰,措施:①使用特制的双关节腔镜器械,可增大器械在胸腔内的活动范围;②改良切口:于腋后线取观察孔,腔镜由此进入胸腔后正对肺门,利于显露,减少对肺组织的牵拉,并且此处与上纵隔淋巴结和隆突下淋巴结等距离最近,利于观察和操作;于4、5肋间取操作孔,器械由此进入后方向与肺裂大致平行,切割缝合器处理叶裂间动脉和支气管时较为方便;③调节体位,使肺组织自然向前或向后倾斜,利于肺门的显露;(3)处理肺血管的体会:①因支气管壁和淋巴结等的血液均由支气管动脉供应,故遇到支气管动脉应先予处理,尤其是支扩者,若未先处理,会导致术野严重渗血,延缓手术进程;②在游离肺血管时,为避免血管损伤,要在血管鞘内进行;③游离血管至足够长度,常规挂线牵引;④将直线切割缝合器的方向与血管走行呈垂直方向将其切割闭合。(4)肺动、静脉、气管、肺裂的处理顺序非固定不变,在安全的前提下可先处理肺动脉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