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8年第19期
编号:13291026
朱丹溪学说思想及其渊源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9期
     2.1 阳有余而阴不足论

    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不足”的学术思想,以天地日月取类比象之法[12],运用人天相应的理论,从人之发生发展的生理变化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翁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篇中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又云:“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在病理上通过临证指出火热为病多余寒湿;六淫外感寒湿之邪亦可从阳化热;情志郁激皆可生火,从而导致阴亏阳亢。丹溪从人之生理病理告诫世人珍惜和维护阴精的重要性。

    2.2 相火论

    丹溪相火论是以“阳常有余阴不足”的理论为基础,“两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火论的提出,澄清了金元以前相火概念紊乱的状况,也阐明了火与阴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13]。在《格致余論》“相火论”篇中,丹溪对相火的内涵、归宿,相火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进行了论述,其曰:“相火,天火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具于人者,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