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研究进展(2)
当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可通过Willis环、眼动脉和软脑膜血管或新生血管出现侧支循环,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而良好的侧支循环代偿也会使患者有良好的预后情况。以往,我们认为在血管长期狭窄的情况下,侧支循环是逐渐生长发育形成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急性狭窄或闭塞后出现的血流剪切力能够促进新生血管也就是三级侧支循环的快速形成,这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使患者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7]。惠品晶等[12]在研究颈内动脉狭窄与Willis环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时发现:①有Willis环进行代偿的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②具有前交通动脉者较具有后交通动脉代偿者血流情况更好;③同时具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的患者其临床症状较单纯具有前交通动脉者更轻、血流更好。一些国外研究[13,14]表明在出现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前交通动脉的作用更占优势,而前交通动脉的出现与分水岭梗死出现的概率及大小明显相关。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Cuccione等[8]已经证实,在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甚至在入院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或已存在侧支循环)联合神经保护治疗或血管内再通治疗可以更好地保护缺血半暗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