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调节性B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成人发病率约为(5~10)/10万,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临床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出血风险随年龄而增加。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没有出血症状。目前已知的该病主要发病机制有:①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②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因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1],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已知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因此常被认为是免疫应答的正向促进因素。直到1974年有学者发现将去除B细胞的脾细胞过继转移给豚鼠后,不能抑制其迟发型超敏反应,首次证明了B细胞的负向免疫调控作用,该研究表明B细胞中存在一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B细胞亚群,但其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未深入阐述。直到1996年,Wolf等[2]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