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4)
7.2长春碱类药物长春碱类化合物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生物碱,其作用机制为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抑制微管的聚合,使纺锤体产生受阻,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及长春瑞宾,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也存在水溶性差、细胞毒性大等缺点。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新药脱水长春碱。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临床应加强进一步的研究及剂型的研发[26]。与同类药相比,脱水长春碱的合成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
7.3 喜树碱类药物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于1966 年从珙桐科植物喜树根皮中分离得到,结构中含有喹啉类生物碱内酯[27]。作为一种TopoⅠ抑制剂,可逆性地与TopoⅠ-DNA可裂解复合物结合,形成CPT-TopoⅠ-DNA三元复合物,使可裂解复合物趋于稳定,形成“路障”(road blocker),降低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的进程,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死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