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9年第36期
编号:13431869
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NLR、PLR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6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30~88岁,中位年龄59岁。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的脓毒症休克定义及诊断标准。其中原发感染部位:肺部感染32例,胃肠道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16例,胆道感染8例。入选患者的纳入标准:(1)脓毒性休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住院时间超过120 h;(3)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入院时就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2)入院时即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3)晚期恶性肿瘤。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将入组的76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定义为:治愈、病情好转、转回普通病房或康复出院,共43例;预后不良组定义为: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共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确诊时与治疗结束前(好转出院或死亡)的下列指标: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中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