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2)
1.2 方法1.2.1 调查方法 对410例急诊科重症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疾病类型、是否在院内发生了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等有关的信息进行了解,对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2]。
1.2.2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1)不存在明确的潜伏期感染,入院后48 h发生了感染;存在明确的潜伏期感染,且从入院大于平均潜伏期后发生了感染。(2)此次感染的发生与上次住院紧密相关[3]。(3)在原有的已知感染病原菌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病原菌,将原来的混合感染、污染排除,或者是在原有感染的条件上在其他部位又发生了新的感染[4]。(4)婴儿在生产期间或者是产后发生的感染。(5)由于各种治疗措施而引发的潜在性感染,比如结核杆菌感染、孢疹病毒感染等。(6)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感染[5]。
1.2.3 标本采集 对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吸出的深部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大便、尿液、血液、創面分泌物、手术伤口分泌物等收集的标本进行收集,后将其全部送到相关检验科室进行药敏试验或细菌培养试验[6]。
1.2.4 细菌培养与鉴定 对在院内发生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鉴定仪器为Bio-Merieux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7]。
1.2.5 药敏试验 应用琼脂稀释法(美国CLSI协会制定)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制定的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与评估[8]。
1.2.6 质量控制 选择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