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04
编号:13508691
白及三七散治疗先兆流产中阴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04
     先兆流产的出血根源在于绒毛发育不成熟,或与子宫蜕膜联系不牢固,导致胚胎绒毛与底蜕膜分离出血,或胚胎周边的包蜕膜和真蜕膜脆弱,血管破损而出血[8]。血液在宫腔内淤积,形成宫腔积血,B超下可见孕囊周边液性暗区,即宫腔内、宫壁与胎膜(或妊娠囊)之间,有一无回声区,即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SCH)[9]。SCH生理学上指绒毛膜板与底蜕膜分离出血,使血液积聚在绒毛膜与底蜕膜间。如果积血不能吸收就会影响胚胎生长甚至使胎儿从附着处分离而流产[10]。若积血突破宫腔,自宫颈口流出,便出现临床常见的阴道出血。因而,先兆流产的出血,通常先是肉眼不可见的宫腔内出血,再发展成临床可见的阴道出血[11]。西医对于先兆流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先兆流产中出血的治疗只局限于提高黄体功能,保胎成功率只有40%~60%。很多患者补充孕酮至正常水平,仍有阴道出血不止的症状[12]。

    中医理论认为[13],先兆流产的出血,既有新创面出血,且因宫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血液流出不畅,因而又多合并宫腔瘀血。因此,止血保胎的同时需重视活血祛瘀。《血证论》亦曰:“离经之血虽清,鲜血亦是瘀血。”瘀血阻滞,冲任不畅,血运受阻,气血不能畅达于胞宫而致胎动不安,瘀不去则冲任不通,瘀不散则新血不生,胎失所养,此时非化瘀安胎不可。瘀去络通,冲任畅达,胎有所养,则胎自安。因此止血祛瘀应兼顾,止血兼活血,活血不动血。

    本文根据中西医理论,采用白及三七配伍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6 字符